在临沂客户端

第一书记在基层丨临沂罗庄:菌香铺就振兴路

临沂日报 2025-03-21 阅读次数: 52101

在临沂客户端讯 走进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小河湾村,春日的阳光洒在连片的羊肚菌大棚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菌菇交织的芬芳,无人机在农田上方忙碌作业,村民们采摘菌菇的欢声笑语在村落间回荡。谁能想到,这个曾经的“薄弱村”已实现华丽蝶变。从过去单纯“靠天吃饭”,到现在凭借菌菇产业“点菌成金”,第一书记的助力与村党支部的拼搏,为这片土地注入澎湃动能,书写出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党建引领铸强战斗堡垒,红色引擎驱动产业振兴。临沂职业学院派驻小河湾村第一书记田家林和罗庄区委党校派驻副书记郭伟驻村后,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一核心任务,把产业发展作为破题关键。“产业选对头,致富不用愁”。面对村集体整体收入不高、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难题,他们与村党支部书记主父中顺紧密配合,创新推出“党建+合作社”模式,激活发展新引擎。通过规范组织生活、开展“党建+产业攻坚”活动等举措,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产业”破土而出。2021年,主父中顺带头成立绿丰种植技术合作社,并引入无人机开展植保作业。2024年,第一书记又引入羊肚菌种植项目,构建起“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利益共享机制,助力羊肚菌从“试验田”向“聚宝盆”蜕变。

资源支持注入发展动能,科技赋能破解种植难题。为解决传统种植设施落后、抗风险能力弱的难题,第一书记田家林充分发挥派出单位资源优势,精准对接政策扶持与产业需求,向学院争取13万元专项资金建成高标准羊肚菌大棚,以高质量基建为羊肚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筑牢“硬支撑”。面对羊肚菌“南菇北移”的技术壁垒,第一书记工作组以问题为导向,邀请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团队驻点指导,从土壤酸碱度检测到菌种选育,从温湿度调控到病虫害防治,开展全周期技术攻关,成功破解羊肚菌“水土不服”的难题。当首批羊肚菌破土而出时,灰褐色的菌盖如羊肚般绽放,村民们的眼眸中跃动着希望的光芒。乡村振兴的实践也表明,资源支持与战略定力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产销融合畅通富民渠道,品牌效应激活致富密码。针对传统产业“重生产、轻市场”的短板,第一书记工作组以市场化思维打通产销堵点,成功打造“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一方面,促成合作社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并通过直播带货进行线上销售;另一方面,与线下商超签署长期供货协议,提高线下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小河湾村深谙“品牌强则产业兴”的道理,在第一书记的推动下,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成功注册“青禾源”羊肚菌品牌,并开发礼盒装、干货产品等,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30%。品牌的“品质烙印”使小河湾羊肚菌实现“技术攻坚-标准种植-渠道拓展-价值提升”的全产业链闭环,推动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小羊肚菌,撑起“致富伞”。“今年是我们村集体带领村民第一次试种羊肚菌,没想到鲜货早已被预订。”说起羊肚菌带领村集体致富,第一书记田家林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小河湾村的羊肚菌种植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村集体带领种植大户种植羊肚菌面积达15亩,预计每年产出的羊肚菌为村子带来近30万元的产值,直接带动50余名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菌香四溢,铺就振兴路。在小河湾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第一书记将继续以菌菇产业为抓手,与村民们携手并肩,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共同描绘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魏 杰

( 频道编辑: 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