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丰富学员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市委党校在2025年春季学期主体班次组织开展了红色主题诗歌散文征集活动。
此次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践行沂蒙精神,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纪念山东省政府成立80周年为契机,将文学创作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用笔墨记录红色记忆、书写时代精神,用文字赓续红色血脉、激扬奋进力量,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沂实践的精神篇章。
历史回响中的政治智慧
随临沂市委党校第一期乡科级干部进修班同学们踏入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刘源题字),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照片定格于1942年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画面中,战士们虽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紧紧簇拥着一位身形清瘦的领导者。
当时,刘少奇同志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委托,奔赴山东。通过落实党的一元化领导,成功将分散的革命力量凝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强大洪流 。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仅是对过往的忠实记录,更是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政治优势的生动诠释,宛如一面明镜,清晰映照出无产阶级政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1941年后,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再加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山东抗日根据地处境艰难。彼时,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和八路军115师之间,在工作中存在分歧。多重不利因素叠加,致使1942年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陷入严重困境。
刘少奇同志的到来,如同一剂良药,精准对症。他敏锐地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这绝非简单的组织调整,而是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通过确立党的一元化领导,将政治方向、军事行动、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统一到党的旗帜之下。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原本涣散的力量迅速凝聚,群众运动蓬勃开展,抗日武装不断壮大。
这一转变深刻揭示了政治学的一个基本原理:集中统一的政治领导,是应对危机、实现发展的首要条件。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革命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方向的灯塔。
抚今追昔,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党的一元化领导,并非简单的权力集中,而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机制,是确保全党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的根本保障。纪念馆中陈列的刘少奇同志手稿表明,他在山东期间,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最终形成的决策,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贴合山东的实际情况。
这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的领导方式,正是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与那些决策分散、执行不力的政治实践相比,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回望,刘少奇同志在山东根据地的实践,就像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纪念馆中那些朴素的实物、泛黄的文献,都在诉说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党历经风雨却愈发坚强的制胜法宝。
从革命时期的“一元化领导”到新时代的“两个维护”,虽然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但内核始终一脉相承——确保全党服从中央,保证党中央的权威。
走出纪念馆,夕阳的余晖为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深刻地认识到,参观不仅仅是对先辈的缅怀,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正如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所践行的那样,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引领中国号巨轮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姓名:张国
培训班次:第1期乡科级干部进修班
沂蒙小米粥
在沂蒙的山间,炊烟袅袅升起,
金色的小米,粒粒饱满,如革命的火种。
一碗粥,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哺育了中国革命,喂养了沂蒙精神。
沂蒙小米粥,你的味道淳朴,
如同这片土地,坚韧不拔。
你滋养了英雄的儿女,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给予力量和希望。
你见证了沂蒙性格的坚韧,
在贫瘠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你如同沂蒙的母亲,
用你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
沂蒙小米粥,你的颜色金黄,
如同沂蒙人民的信仰,坚定不移。
你在艰苦的岁月里,给予温暖,
在寒冷的冬夜,给予光明。
你的味道,是沂蒙的味道,
是这片土地的味道,是革命的味道。
你不仅仅是一碗粥,
你是沂蒙精神的象征,是沂蒙性格的写照。
沂蒙小米粥,你哺育了革命,
喂养了沂蒙精神,滋润了沂蒙性格。
你是沂蒙人民的骄傲,
是沂蒙大地的馈赠。
在沂蒙的山间,炊烟依旧袅袅升起,
金色的小米,依旧粒粒饱满。
沂蒙小米粥,你的故事还在继续,
你的精神,你的品格,永远流传。
作者姓名:唐云泉
培训班次:第56期乡镇领导干部进修班
大店的历史回响
走在大店镇的街巷
倾听红色历史的回响
迈进那座院落
触摸岁月的沧桑
斑驳的墙壁
撒满了时光的模样
印满裂纹的青砖
诉说着旧时光
山东省政府旧址
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无言的桌椅
诉说先辈们的繁忙
为明天铺就希望
血衣在展柜里褪成月光
而针脚依然游走
缝补着四季的河山
书信与照片
是那段历史的注脚
让心灵掀起波澜万丈在这片热土之上
罗帅的目光
坚定又明亮
遥望着胜利的远方
信仰从未退场
如基因流淌在身上
从过去到现在
精神未改,砥砺前进
向未来绽开奋发的彩光
此刻沂河正把星光
藏进新时代的卷轴
蒙山脊梁隆起处
一粒1945年的草籽
正将整片天空
长成年轻的森林
作者姓名:王久强
培训班次:第6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
血沃丰碑渊子崖
梨花风起又清明,杨柳依依思故人。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际,感怀今日和平幸福的生活,缅怀昔日先烈泣血抗争的历史,怎不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这深切的追思里,就有我的家乡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畏强寇,誓死杀敌,血沃丰碑的红色记忆。
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重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鲁东南的莒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党组织的宣传发动、抗大文工团的文化义演、县区武工队的英勇善战,村党群团组织的蓬勃兴建,都让沭河东岸的渊子崖的村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坚定了“抗日救亡”的信心。他们组成了村民自卫团,配置了土枪、土炮、大刀、长矛,筑牢了黄土夯成的土围子,决心与日伪军斗争到底,保卫家园。渊子崖村轰轰烈烈的抗战活动引起了日伪军的极大仇恨。1941年12月,日寇对沂蒙山区实施“铁壁合围”大扫荡。中旬,沭河西岸小梁家据点的伪军带人围攻渊子崖,讨要一千块大洋和肉鸡白面等,被村民严词拒绝并予以击溃。心生毒计的伪军便对日寇谎称渊子崖村里有八路军,把一支参与扫荡的日寇引向了村庄。12月20日清晨,一千多日寇和百余伪军带着四门大炮直扑渊子崖,把村子团团围住,并连续向村里发炮轰击。面对穷凶极恶的日伪敌人,死亡的阴影如乌云般压顶,渊子崖人没有畏惧退缩,他们相信,家园必须誓死捍卫,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他们用血性的抗争告诉侵略者:中国人的脊梁,炮弹轰不塌,刺刀挑不弯。哪怕是最普通的中国农民,只要有坚定抵抗的决心和勇气,同样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村民们迅速拿起土枪、土炮、大刀等迎击敌人,妇女和老人把生铁锅、犁耙尖砸碎做成土炮的弹药,青壮年们冒着枪林弹雨从土围子的炮眼里冲着敌人开枪、开炮。枪炮声、厮杀声、呐喊声,在英勇的村庄上空响彻云霄,战至午后,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三营七连、九连和县区武工队纷纷闻讯赶来支援,激战至天黑,日伪军终于被打跑。这场军民同心浴血保家园的惨烈战斗中,共打死日军121人、伪军42人,日本鬼子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在渊子崖村民的“不怕死精神”面前被彻底挫败。但与此同时,147名村民也在激战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闻讯赶来支援的中共板泉区委书记刘新一、区长冯干三和八路军战士等共95人壮烈牺牲。击退敌人后,全村村民含泪将参战的干部战士和村民的遗体葬在了一起。为表彰渊子崖村民的英雄事迹,1942年,滨海专署授予渊子崖村“抗日楷模村”的光荣称号。1944年,专署在报请党中央批准后,专门在渊子崖村北小岭上,用红色砖石建成了一座六角七级的烈士纪念塔,塔身铭刻着242名英烈的名字和英勇事迹,以及县参议会的题词“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
时光绵长记忆不远,物是人非精神永存。八十多年过去了,渊子崖村西的沭河依然波浪奔涌,村北的烈士纪念塔顶端的和平鸽依然守望着脚下的丘陵与平原,红色渊子崖血沃丰碑的英勇事迹时刻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担当起我辈的担当,凝聚起我辈的力量,英勇顽强、团结奋斗,描绘出足以告慰先烈的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作者姓名:厉晓峰
培训班次:第6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
信仰的征程
沂蒙峰峦挺起浴血的脊梁
填满弹片的伤痕倾诉百年征程悠长
党辉在生死与共中闪耀光芒
那是理想中国的火种启动壮丽的远航
红嫂衣襟滴落河水映照暖阳
化作涓涓暖流承载坚定信仰
如灯塔激励后人背起先辈行囊勇敢闯荡
在时代浪潮中不会迷失方向
红潮涌过城市和乡村的街巷
群山之间沂蒙山小调唤醒新的曙光
水乳交融的青春之歌化为万顷麦浪
把无尽的感怀和期待深深埋藏
八百里热土在血脉中激扬
商城现代物流链摩擦出集结号的回响
纵横线串起新生代奋斗的模样
在二维码和条形码里奔涌着跨境电商的后浪
孟良崮的硝烟凝成绿色营帐
折射着十万忠魂瞳孔里未熄的火光
千里高铁像钢铁连队的倔强
载着奔赴希望的轰鸣刺破云雾向远方
车间代替纺车捧出千万拥军衣裳
支部直播间的蜜桃与蔬菜每日南下北上
老党员的故事传唱时代沧桑
新青年的指尖已在智慧城的云端织就星芒
党群同心为前进号角注入激昂
首发热线经纬织牢为民担当
两百万志愿者用掌心焐热了冬凉
文化社区让白发与红巾共绘幸福景象
革命老区正长出年轻翅膀
凤凰涅槃处沂河倒映着快艇略过的波光
无人机镜头追逐万亩蔬菜的生长
扎根田垄间的光纤将丰收谱成电波的诗行
那抹永不斑驳的沂蒙锋芒
是人民的力量和焊枪下高塔的豪壮
当足球飞驰着掠进操场上的球网
热血基因已在少年脚下转出腾飞的梦想
先烈英魂与星河同被仰望
那滚烫的足迹上青春之城步履铿锵
您看,您快看!鲁南经济圈的版图上
沂蒙精神正以光年速度浇筑新时代壮美穹苍
作者姓名:张梓建
培训班次:第6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
万 山 花 开
——从沂蒙山到西柏坡的星火
(一)沂蒙山的春天
碾盘转动,碾碎最后的谷粒,
红嫂乳饱了枪膛里沉默的钢。
军民同心,把文件折成铁犁,
在贫瘠的土地上,
种下火药香的春天。
而万山深处——每一粒泥土都在发芽,
像未写完的家书,
在布鞋踩烂和小推车泥泞的荆棘路上,
突然开出灼烫的梨花。
(二)西柏坡的春晓
滹沱河流,滋养每一粒麦穗,
大娘送走了背上行囊的儿子。
党群同心,把太行山折进地图,
在热血的土地上,
种下报喜鸟的春天。
而万山深处——每一处山峦都在萌芽,
像西柏坡的灯火,
在照亮所有黑夜未送达的信,
始终执着赶考的路。
(三)万山花开
如今我数遍每一道山岭:
沂蒙山的布蓝衫抖落弹壳,
长出光伏板银色的麦浪;
西柏坡的核桃树,
把年轮刻进芯片的光痕。
风,从纪念馆流过,
那些年轻的脸突然微笑,
一念春风,
漫山遍野的,花开。
作者姓名:曹传国
培训班次:第6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