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柏林镇罗圈峪村的清晨,阳光穿透薄雾,唤醒沉睡的花朵与嫩绿的新芽,春天的绮丽悄然铺展。走进村庄,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农户门口空闲地的应季青菜、广场上光洁如新的公共厕所,都在彰显着这个小山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
自今年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风行动”以来,平邑县以村容村貌提升、河塘沟渠治管控、环卫一体化巩固、农业废弃物处置、村庄道路净面为重点,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干群同心奏响环境整治“协奏曲”,让一幅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图景渐次铺展。
旧貌换新颜 村民感叹“家门口变了样”
“以前这路边堆满柴草垛,夏天蚊虫乱飞,现在砌了花坛种上月季,连城里回来的年轻人都抢着拍照!”柏林镇罗圈峪村一村民指着自家门前的小花园感慨。
在这幽静的小山村里,既有小菜园、小花园,也有小果园、小苗圃,村里没有了空闲的犄角旮旯。罗圈峪村党支部书记崔依雷介绍,他们充分利用空闲废弃地和卫生死角,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因地就势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小果园、小苗圃“五小园”,彻底解决了边角地荒废,堆放柴草杂物的脏乱现象,既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又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菜篮子”,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村已打造小菜园95处、小花园17处、小公园5处、小果园24处、小苗圃园12处。
三级联动破难题 创新机制见真章
在郑城镇四合村,刘大娘几乎每天都要到河边散步,“村里去年将河道周围整治了一遍,河水清澈了,岸边还种植了各种花草,我和老姐妹们有了遛弯的好去处。”
“人居环境整治可不是简单地扫扫大街,道路硬化、水坑整治到长期保持,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村不仅推行了“三把大扫帚”模式,让村民维护生活环境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还借助美丽乡村、片区建设等政策资金,才逐步把村子整治成现在的模样。”郑城镇四合村燕如成书记介绍道。
近年来,平邑县坚持县、镇、村三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建立“县级抓总体、镇街抓主体、村级抓具体”权责体系,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五有”长效管护机制,提高了乡村人居环境品质。
干群同心筑长效 美丽乡村入画来
“环境整治不是干部唱‘独角戏’,要让群众当‘主角’。”卞桥镇党委副书记胡波深有感触。该镇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开展“星级文明户”“清洁卫生户”“美丽庭院”等评比创建活动,引导居民扮靓自家庭院,让村民在共建共享中提升获得感,推动村容村貌由“要我美”向“我要美”加速转变。
平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闫学用说:“今年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收官不等于结束,要建立好长效机制,实现村庄环境长久保持。我县在推进村、路、水、田、户“五域共治”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将多年的整治成果巩固长效保持下去。”
如今漫步平邑乡村,整洁村道与阡陌田园交织如画,“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愿景,正在干群携手的辛勤耕耘中化为现实。(刘倩倩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