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

临沂郯城:绘就产才融合新图景

临沂日报 2025-05-28 阅读次数: 5785

在临沂客户端讯 五月的郯城,银杏新绿,热潮涌动。“5・15临沂人才日”当天,2025郯城人才创新发展大会在郯城县大剧院举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校院所代表、企业家等300余人齐聚古郯大地,共谋产才融合新蓝图。大会以“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促”为主题,通过政策发布、成果展示、项目签约、人才分享等环节,全面彰显郯城“求贤若渴”的诚意与“双向奔赴”的实践。

“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座城市最根本的优势。”郯城县委书记王立军在致辞中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郯城县以“人才强县”战略为引领,构建“政策引才、平台育才、产业聚才、服务留才”的全链条生态:落实“人才新政”5.0版,争取兑现奖励资金5180万元;打造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7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两年增长93.62%;设立人才成长储备金,为人才企业提供全周期扶持。王立军表示,郯城将以“最优平台、最优服务、最优环境”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让人才“找到用武之地、实现人生价值、释放无限潜力”。

在本次大会上,启动了第六届郯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突出“聚焦、务实、开放、创新、融合”导向,结合山东省“十强”产业和郯城县“五大”主导产业,开设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华中地区和山东省内4个赛道,以“赛事+招聘”双轨并行的新模式,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郯城创新创业。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京郯科技副总经理刘超博士动情地分享创业历程。2018年,他带领团队从北京落户郯城,从厂房建设、资金短缺到疫情期间临床试验中断,政府“一对一”服务始终相伴: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协助申报省级领军人才项目,园区对接专业施工团队,最终建成国内首条微米级植入产品生产线,获批专利40余项,产品远销海外。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丁一凡博士同样感慨:“我切实体会和感受到了郯城招才引智的高效服务和满满诚意,郯城的服务效率让我彻底没了后顾之忧!”他带领团队研发基于AI智能的包装材料生产线检测系统,帮助公司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助力盛泽机械跻身行业前列。

“我们得益于创新创业大赛这个平台,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正高级研究员王春鹏达成合作。”山东德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龙说。目前,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已结出硕果,公司优化合成工艺路线,在提高产品转化率的同时,不仅有效降低了能耗,还减少了副产物与环保压力。王春鹏教授也因此获评“沂蒙创新领军人才”。

而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青年人才同样熠熠生辉。“2023年,一条郯城县青年人才引进公告引发了我回乡的冲动,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乡之路。”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李坤放弃高校教职,扎根郯城县红花镇杨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一年间,他走访全村426户,带领村民完成道路硬化、蟋蟀养殖等项目,成功摘掉市级后进村的帽子。“晒黑的皮肤是村民认可的勋章。我愿用自己越来越黑的皮肤,换取杨庄村越来越闪亮的明天。”李坤的朴实话语引发了热烈掌声。目前,郯城通过“桑梓人才”回引计划,吸引2300名人才返乡,设立“博士工作室”推动特色农业、新材料研发,人才链与产业链在乡野间深度交织。

大会现场,校地企合作项目的签约落地掀起高潮: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大零号湾华东师大孵化器等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与郯城县企业合作共建……“我们将以大赛为媒,持续拓宽引才渠道。”郯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学英介绍,县里将深入实施“古郯桑梓人才计划”,开展“博士回家”行动,为在外人才助力家乡发展搭建平台,以人才之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从“孔子师郯子”的尊贤传统,到“银杏之乡”的生态底色,郯城正以开放胸怀广纳天下英才。正如县委书记王立军所言:“这是一场与时代的赛跑,更是一次向高峰的攀登!”依托人才引擎,郯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已然起笔。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圣宇 孙锐 通讯员 石蕊良

( 编辑: 王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