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
当广西桂林的刘同学用一根粗木棍当扁担挑起高考后的行李,在回家路上迈出坚定步伐时,这个没有鲜花与掌声的瞬间,却意外触动了全网的情感软肋。她挑着的不仅是塞满被褥的行囊,更是一个学子对生活的踏实与担当、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她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少年自信自强的模样。
高考结束后,她没有选择让家人包车接送,而是用扁担挑起重物,让母亲在身后帮忙拖着行李箱。在物质条件优渥的同龄人用奢侈品包装青春的时候,刘同学的“扁担精神”显得格外珍贵。从“留守女孩”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系,到背瘫痪母亲上清华的庞众望,这些故事之所以动人,是因为接纳自我、脚踏实地的奋斗远比任何空洞的励志口号更具感染力。
在这则新闻的评论区里,充满了“佩服”“祝福”“加油”的声音,网友们不吝赞美之词,甚至有人将其称为“骨子里的韧劲”。这种集体共情的背后,是大家对“真实奋斗”的强烈渴望。在流量至上、人设当道的网络环境中,刘同学的故事之所以“出圈”,正因为它没有刻意包装的情感,也没有博眼球的噱头,只有最本真的生活状态,这种“不表演的真实”,恰恰释放了人们对浮躁风气的审美疲劳。当“躺平”“摆烂”成为部分年轻人的口头禅,当“拼爹”“走捷径”被视为成功的潜规则,刘同学的扁担让大家看到“笨办法”依然有效,“老实人”依然可敬。
在刘同学背后,还有无数个“未被看见”的“扁担学子”,他们可能没有机会成为新闻主角,却同样在为梦想默默奋斗。我们对个体案例的感动,更应转化为对教育公平、就业支持等制度层面的关注,让更多像刘同学一样的少年,成长为建设家乡、成就理想的鸿雁。
以平凡定义伟大,用坚韧书写时代。在物质丰裕与精神焦虑并存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为那些脚踏实地的奋斗喝彩,需要相信那些看似平凡的坚持。愿这根扁担挑起的,不仅是一个女孩的梦想,更是自信自强的起点,因为真正的光芒,从来不需要聚光灯的加持,它只在脚踏实地的前行中,自然绽放。
来源:看平邑 作者:今日头条·任迹言之
为切实推动临沂市网络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联合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以“在临沂网评”栏目为依托,启动“好评临沂”网络评论大赛。“在临沂网评”栏目现长期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欢迎全社会评论创作爱好者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