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近日,临沂北城小学儿童装饰画社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成果展,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社团孩子们在非遗主题装饰画创作中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现了社团“以美育人,以趣启智”的教学理念与丰硕成果。
优秀教师引领,点亮艺术之光
担任该社团指导教师的李淑洁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拥有11年小学美术教学经验。她秉持“以美育人,以趣启智”的教学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教学过程中,李淑洁老师注重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装饰画夸张造型、鲜艳色彩和趣味构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艺术之美,让绘画成为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快乐语言。
李老师善于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趣味故事、游戏互动、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自然、人文中的装饰元素。同时,她注重因材施教,尊重个性表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将奇思妙想融入作品。课程设计上,她注重分层教学,由简入难,通过线条练习、色彩搭配、构图训练等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感受装饰画的魅力,提升审美与创造力。
特色社团助力,开启艺术之旅
儿童装饰画社团以“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为宗旨,致力于引导小学阶段的孩子走进装饰画的奇妙世界。装饰画融合了图案、色彩、造型等多种艺术元素,不追求逼真,更注重通过夸张造型、鲜艳色彩和独特构图来表达美感,非常适合小学生发挥创造力。
在社团活动中,孩子们接触丰富多样的装饰画主题,从日常事物中发现艺术灵感。社团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绘画实践,让孩子们学会运用彩笔、油画棒、水彩等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装饰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事物进行大胆变形和装饰,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加入该社团,孩子们不仅能掌握装饰画绘画技巧,还能在艺术熏陶中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非遗主题创作,传承文化之美
本学期,社团以大漆葫芦、团扇、香囊、戏曲、旗袍等为载体,将传统工艺与装饰画创作巧妙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提升装饰画创作能力。
大漆葫芦谐音“福禄”,象征吉祥如意,是传统民俗中常见的吉祥物。教学中,李老师先向学生介绍葫芦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以及大漆工艺的历史渊源,再引导他们学习运用点彩、晕染等基础技法,感受漆面层层叠加的肌理美感。孩子们亲手绘制的大漆葫芦装饰画,不仅是独特的艺术品,更让他们理解了“器以载道”的非遗精神。
团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具有悠久历史。社团教学中,老师先介绍团扇从汉代“合欢扇”到宋代书画扇面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不同朝代的文化内涵。创作时,学生需考虑圆形构图特点,注重图案均衡与和谐,可选取传统花鸟、山水、人物等题材,运用装饰画变形、夸张等手法再创作,色彩方面也可尝试多种现代绘画材料,营造不同装饰效果。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社团带领孩子们探索京剧、昆曲等剧种的角色特点,认识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区别。在装饰画创作中,孩子们用卡通手法描绘戏曲人物,用鲜艳色彩填充脸谱,表现红忠、黑正、白奸的色彩象征意义,同时用几何图形概括戏服的蟒纹、水袖,构建充满童趣的戏曲场景,理解戏曲脸谱“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旗袍是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代表,社团课程中,孩子们先欣赏不同年代旗袍的款式变化,认识经典元素和装饰纹样。创作时,用流畅曲线勾勒旗袍轮廓,用蜡笔或水彩表现丝绸面料质感,并用彩色纸剪裁出简化的盘扣和纹样装饰,还可发挥想象为旗袍设计现代卡通图案,体会旗袍“中西合璧”的设计智慧与文化包容性。
香包是中国传统民俗物品,兼具实用与文化寓意。社团教学中,老师先介绍香包的历史和用途,以及不同地区香包的造型和图案特点。香包主题的装饰画创作将传统刺绣工艺与装饰画设计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布艺装饰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些非遗主题的装饰画创作,小学儿童装饰画社团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社团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不断挖掘更多非遗元素,丰富装饰画教学内容,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通讯员 李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