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

实施四雁孵化工程 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 鸿雁人才李芳芳:小工坊铺就家门口共富路

临沂日报 2025-06-16 阅读次数: 5677

在临沂客户端讯 清晨的莒南县筵宾镇略庄村,丞溪服装加工共富工坊里缝纫机声此起彼伏。五十多名妇女指尖翻飞,脚下的踏板节奏明快,各色布料在手中柔顺地组合成型。“送完孩子就来上班,每月能挣5000多块钱,老人孩子都能顾上,心里踏实多了。”村民李大姐嘴角扬起满足的笑意。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共富工坊”,由莒南县“鸿雁”人才李芳芳一手创办,正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让村民捧起“家门口致富碗”的金钥匙。

  能人领航:工坊点亮乡亲生活图景

2024年11月,李芳芳依托村里闲置土地创办了丞溪服装加工共富工坊。在总投资50余万元、占地600平方米的厂房内,她凭借20余年深耕服装加工的经验,精准对接欧美市场高规格、高难度、高效益的订单。如今,工坊员工最高月工资达9000元,不少家庭妇女由此转变为收入支柱。随着收入提升,员工的腰板挺得更直,笑容也更显自信;更有原本在外漂泊的青壮年听闻家乡机遇,陆续回乡就业。曾经沉寂的村庄,白天车间人声鼎沸,夜晚广场舞曲也愈发响亮。

  政企协同:工坊建设跑出“加速度”

工坊从萌芽到壮大,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全链条扶持。李芳芳回忆起迁址难题:“原本为场地发愁,去镇政府咨询时,工作人员当即拿出标注着闲置资源与招商定位的‘资源匹配地图’,按我的需求精准对接场地。”新址装修完毕后,镇政府工作人员在大集上发放招工传单,从筹备到运营仅用1个月,订单交付时一点也没耽误。如今,镇政府牵头成立的劳务服务合作社已建立动态劳动力信息库,搭建起供需对接平台,“缺工人先找合作社”成为工坊的常态。

  柔性关怀:工坊激活乡村“她力量”

在经营短短半年间,工坊已吸引周边60余名女工就业,产值突破100万元。李芳芳表示员工岗位都是“妈妈岗”,——工作时间自主可调、按件计酬、按工序结算的薪资模式,让员工既能兼顾家庭,又能为孩子树立奋斗榜样。更暖心的是,工坊出资建设了托管服务中心,聘请老师辅导功课,为员工子女提供周末及假期免费学习空间,彻底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如今,莒南县建成577个共富工坊,已吸纳10637人就业,人均月工资2392元;其中189个工坊,年为村集体增收509.2万元,每个工坊平均增收2.7万元。从李芳芳的工坊到全县遍地开花的共富实践,一个个鲜活案例印证着:播撒本土人才的“金种子”,深耕政府服务的“沃土”,定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结出千家万户共享的“幸福果”。

(许文雷 赵红辉)

( 频道编辑: 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