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

金鹰家电印象沂蒙: 时光履痕与城市新章|考棚街: 临沂人永远未完待续的答卷

临沂日报 2025-06-19 阅读次数: 7142

2025年的考棚街,青石板在霓虹下泛着冷光。这些被行人磨得发亮的石块,缝里嵌着1754年的墨色——那年沂州知府李希贤捐出岁俸,在街北建了考院。

考棚的号舍如蜂巢排列,每间号舍里可抽拉的木板,白天是考生答卷的书桌,夜晚成了栖身的床铺。至公堂檐角的铜铃轻响时,誊录生正用朱砂笔在宣纸上勾勒句读,三重火漆封缄的试卷拆封时,墨香混着松木烟火,渗进临沂城的暮色里。

如今青石板的坑洼处,仍像极了当年考生砚台里未磨平的砚池。据民国《临沂县志》载,此前沂州七属考生需跋涉三百里赴曲阜应试,日照、莒县的士子甚至要穿越沂河、沭河,“有时霏霏冒雨雪,北风凛冽冻且僵”。李希贤建考院后,读书人终于能在本地挥毫,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与青石板下的暗流一同淌过两百年。

考棚街的变迁,是临沂城发展的缩影。解放后,狭窄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的碎石路面,老街有了“坦途”模样。上世纪50年代,考院旧址上建起了临沂京剧院,后改称临沂剧院。中苏融合的粗大门柱与舞台上的水袖翻飞,构成了老临沂最鲜活的文化图景。当时流传着“看戏不见张金兰,白撂两毛五分钱”的戏言,道尽名角登台时万人空巷的盛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临沂剧院改建后兼营电影放映,胶片转动的沙沙声与戏剧锣鼓声交织,丰富了几代人的文娱时光。然而,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2008年临沂剧院被拆除,与附近“塘子巷”的众多澡堂子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成为老临沂人的记忆。

近年来,考棚街迎来华丽蜕变,从沂蒙路至沂州路的旧段向东延伸至琅琊街,长度增长近两倍。铺设的青石板在霓虹闪烁中变幻光影,街道两旁现代建筑与历史遗迹相互映衬,昔日破旧民居蜕变为高楼林立的新东关小区,搭配青砖黛瓦的沂州里文旅街区,现代繁华与古典韵味在此交融。

时间总是无情地向前走,曾经坚固的建筑随着时光流逝变成齑粉。现在的孩童不知道红星浴池在他们父辈年代的意义,耄耋的老人也不知道考棚街在清朝读书人眼里的模样。

人们只能看见当下的状态,旧时的样子总会消失不见,无论繁华还是破落。但永恒不变的是,人们当初赋予它的名字,它是一代代人在心底的记忆链接和精神图腾。

考棚街的青石板,是临沂城摊开的宣纸,古人用墨书写科举春秋,今人用脚步续写市井烟火,而那些化不去的墨痕,终将在岁月里酿成永不褪色的城市题跋。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鹏 李天祥

  金鹰家电印象沂蒙: 时光履痕与城市新章”

  图片、视频征集令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临沂传媒集团)主办的“金鹰家电印象沂蒙:时光履痕与城市新章”栏目正在火热开展中!现面向大家征集能展现临沂城市变迁的图片和视频。

不管是记录老临沂城街景的泛黄照片,还是捕捉新地标崛起瞬间的高清影像;无论是长辈珍藏的旧影像资料,还是您随手拍摄的城市新貌短视频,都在征集范围内。这些素材可以是地标建筑的今昔对比、老街巷的岁月变迁,也可以是传统生活场景的传承、现代城市活力的展现。

请将作品发送至指定邮箱:1255857155@qq.com,邮件主题注明“印象沂蒙征集+姓名+联系方式”,并附上简短文字说明或者相关文章,包括拍摄时间、地点、内容简介等。

征集时间从即日起。一旦您的作品被选用,将在《沂蒙晚报》、琅琊新闻网、在临沂客户端等多平台展示,还有机会在栏目视频中呈现,投稿如被选用,将赠送海尔护眼灯。快来分享您的珍藏,一起为临沂的发展留下珍贵记忆!

相关事宜亦可联系13853993973。

金鹰家电自1994年营业以来,一直都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买家电 到金鹰”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临沂市民的共识。金鹰家电始终将日益更新的科技家电、真诚周到的服务与幸福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寻常百姓家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美好。

( 频道编辑: 李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