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

金鹰家电印象沂蒙:时光履痕与城市新章|八小集街: 南北短街 无问东西

临沂日报 2025-06-27 阅读次数: 4667

八小集巷子短得很,从北边兰山路到南边考棚街,踱着步子不过十几分钟的功夫。早年间临沂城分“五、十大集,三、八小集”,每逢初三、初八,这北接兰山路、南抵考棚街的窄巷就成了买卖场。乾隆年间就有了气象,起初不过是邻里拎着簸箕换粮食,后来麦垛堆成小山,海货摊子也支棱起来。

据老辈人说,上世纪30年代,范筑先当县长那会,这儿治安好得稀奇。卖粮的把剩余粮食拿席帽一盖,往墙根一放就回家,下集再来,粮食一粒不少。

为了方便行走,街上长长短短地铺了两趟石头,据传这些石头原是修沂河桥剩下,是从山里凿来的青石板,纹路里还带着沂蒙山的风。起初铺路时棱角分明,车辙马脚碾过,倒把石面磨出了光阴的形状。上世纪70年代铺沥青时,磨得发亮的石板路才消失不见。

路北头曾有间“同兴泰”的丝线店,店主在后院染线,架子上挂满红绿丝线。那时候姑娘家扎腿带子有讲究,未出阁的用红黄绿丝绦,嫁了人的才换黑布。白绢是稀罕物,摸起来像云,只有阔太太才买得起做衬里。

隔壁恒济堂的药香能飘三条街。抓药的人把方子递过去,就着茶碗等,店员绝不说“下次再来”,只道“您走好”。西边姚德全堂更会做买卖,药包摞成金字塔,每味药都写明产地,还送个细篾箩滤药渣。如今想来,老辈人做生意,靠的不是花哨噱头,是把人心琢磨透了的实在。

惟一斋酱园旧址就在这条街的附近,他家豆豉从垛庄学来,却熬出了自己的魂。更绝的是黄酱油,色如清水,调菜时滴几滴,香气能绕梁三日。老人们说起这酱油,眼神就发直,说那味道“只在心里头,说不出”——大概有些滋味,是岁月腌渍出来的思愁,咽下去是暖的,想起来是酸的。

如今八小集的石板路早换成了柏油,“三、八小集”的吆喝声散在风里。但巷口小店还延续着热闹,馒头店蒸屉摞得齐腰高,师傅按老法揉面;糁馆大锅熬汤,牛骨香混胡椒味;肉夹馍店时刻忙碌,腊汁肉香飘满巷。这里是变了模样,但有些东西似乎也未变。市民依旧爱来这里,烟火气里满是往昔的魂。

北城新区的高楼刺破云层,沂河路高架上车流如织,沂州里的霓虹灯映着年轻人的笑脸。可八小集像个穿青布衫的老人,坐在浓荫里看。它不说话,只是把过往收在砖缝里。

你说这巷子老了吗?可每个晨昏,都有拎着菜篮的妇人走过,有穿校服的孩子追着风跑。石板路没了,可石头缝里长出的故事还在。就像姚德全堂的药箩,滤掉了药渣,留下的都是暖人心的滋味。城市在长,老街在看,有些东西不是消失了,是变成了血脉里的纹路,跟着日子一起,慢慢流淌。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鹏

  “金鹰家电印象沂蒙: 时光履痕与城市新章”

  图片、视频征集令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临沂传媒集团)主办的“金鹰家电印象沂蒙:时光履痕与城市新章”栏目正在火热开展中!现面向大家征集能展现临沂城市变迁的图片和视频。

不管是记录老临沂城街景的泛黄照片,还是捕捉新地标崛起瞬间的高清影像;无论是长辈珍藏的旧影像资料,还是您随手拍摄的城市新貌短视频,都在征集范围内。这些素材可以是地标建筑的今昔对比、老街巷的岁月变迁,也可以是传统生活场景的传承、现代城市活力的展现。

请将作品发送至指定邮箱:1255857155@qq.com,邮件主题注明“印象沂蒙征集+姓名+联系方式”,并附上简短文字说明或者相关文章,包括拍摄时间、地点、内容简介等。

征集时间从即日起。一旦您的作品被选用,将在《沂蒙晚报》、琅琊新闻网、在临沂客户端等多平台展示,还有机会在栏目视频中呈现,投稿如被选用,将赠送海尔护眼灯。快来分享您的珍藏,一起为临沂的发展留下珍贵记忆!

相关事宜亦可联系13853993973。

金鹰家电自1994年营业以来,一直都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买家电 到金鹰”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临沂市民的共识。金鹰家电始终将日益更新的科技家电、真诚周到的服务与幸福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寻常百姓家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美好。

( 频道编辑: 李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