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

重返西部显担当 创新奉献写忠诚——记山东省地矿局七队青年工程师王凯凯

临沂日报 2025-07-02 阅读次数: 5546

在临沂客户端讯 在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山宛如沉默巨人,矗立在柴达木地块与塔里木地块的连接带。这里地形险峻陡峭,造山运动将坡面切割得支离破碎,峡谷纵横,是生命的禁区,却也是孕育丰富矿产资源的摇篮。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新疆塔什达坂勘探项目组,就在这片荒凉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着“地质援疆”的壮丽篇章。

号角催征,初心如磐赴边陲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声激昂的号召,如重锤敲响在七队青年工程师王凯凯的心间,化作坚定不移的信念,融入他的血脉。2023年,当“重返西部”的战略号角吹响,王凯凯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成为七队首批再次挺进西部的青年技术骨干。

在近乎垂直的崖壁上,他奋力攀爬,手中的RTK定位仪在高原的阳光下闪烁光芒。王凯凯用脚步丈量山河,诠释着新时代地质人“地质报国”的铮铮誓言。

战天斗地,奉献担当写忠诚

今年3月,七队新疆项目组挺进阿尔金山腹地,严寒如冰冷的枷锁,紧紧笼罩着这片土地。野外样品采集任务繁重且时间紧迫,项目组负责人王凯凯身先士卒,带领地质小组迎风斗雪,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采样攻坚战。“干等着不是办法!安全第一,但样品必须采!”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奉献,体现在每一次挺身而出。当另一个项目因冰雪融水导致道路泥泞、车辆无法通行,急需采集石墨样品进行衍射分析以部署下步工作时,王凯凯再次挺身而出。他带领队员,背起小帐篷、食物和水,顶着4000米海拔带来的高原反应与刺骨严寒,徒步跋涉25公里深入项目工区。饿了,就用地质锤敲开冻土,就地取材用石块垒起简易炉灶,点燃酒精块烧水煮一碗方便面充饥。这25公里的艰苦跋涉,每一步都丈量着他们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每一步都镌刻着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西部的勘探环境艰苦程度超乎想象,王凯凯和队友们常年与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为伴,在严寒和强紫外线中持续作业。在杳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日行数十公里是家常便饭。“选择了地质,便是选择了与困难同行,便只顾风雨兼程。”王凯凯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尽了地质人的赤子情怀。

科技领航,创新赋能破难题

在西部奋战的日日夜夜,王凯凯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他深知,在极端环境下,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需要智慧与创新。他带领团队大胆探索,将无人机航测、三维地质建模等前沿技术与传统地质勘查手段深度融合。

这一创新实践带来了显著成效,野外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数据精准度也显著提高,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无人机航测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质信息,如同给地质队员配上了“千里眼”;三维地质建模则让地质结构更加直观清晰,仿佛为地质工作者打开了一扇“透视窗”。传统手段与前沿技术的结合,让地质勘查工作如虎添翼。

从富饶的齐鲁大地到苍茫的西部高原,王凯凯用测绳丈量着祖国的壮丽山河,用行动践行着地质报国的庄严承诺。在他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地质工作者“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更看到了“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战天斗地显英雄本色,无私奉献践报国初心。王凯凯和他的队友们,正以山东地矿人特有的坚韧、执着与实干担当,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新时代激昂的“地质之歌”,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地质尖兵!

智欢 张强 姚永林

( 频道编辑: 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