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
2025年7月1日,《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正式施行。在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临沂,千万沂蒙女儿满怀振奋之情,见证了一项历史性创举 ——这是全国首部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省级法规。《条例》让“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的沂蒙精神,从此有了法治护航的新坐标。
这是对历史的深情回应。从1938年沂蒙根据地建立时郭洪涛电报中的战略抉择,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再到这部法规将血脉相传的精神密码固化为法律条文。当我们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触摸弹痕斑驳的石壁,在红嫂纪念馆聆听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条例中“禁止歪曲丑化”的刚性约束,正是对革命年代“20万人参军入伍,10万英烈血洒疆场”的沂蒙先辈们最庄严的告慰。
这是对时代的铿锵作答。从“四塞之崮、舟车不通” 到“高铁开进沂蒙山”,从全国首个整体脱贫的革命老区到“物流之都”的崛起“商城国际化”的全面推进,沂蒙精神早已从战争年代的支前动力升华为新时代的发展引擎。条例创新性地将精神传承与老区振兴深度融合,通过制度设计,让红色基因转化为县域经济突破、乡村振兴实践的澎湃动能。当中欧班列呼啸启程,当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见证智慧农业奇迹,我们就会更加明白,法治赋能如何让精神力量真正“变现”。
这是对未来的郑重承诺。这部以“小快灵”立法模式构建的法规,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地方特色。当青少年在沂蒙精神主题班会中庄严宣誓,当“为无名烈士寻亲”行动让英魂归乡,条例中“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沂蒙精神的学习、研究、宣传活动”的柔性引导,为培育新时代的精神传人提供了法治保障。正是有了法律撑腰,我们守护红色根脉更有底气!
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胜利,2025年法治之光映照沂蒙大地,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见证着“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不变初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法规的诞生,更是一个民族精神传承的创新范式 ——让伟大精神在法治轨道上永续流传,这正是新时代给予历史最厚重的回答。
出镜、文案:市融媒体中心评论员 李济华 拍摄:付如宸 剪辑:褚菲菲
为切实推动临沂市网络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联合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以“在临沂网评”栏目为依托,启动“好评临沂“网络评论大赛。“在临沂网评”栏目现长期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欢迎全社会评论创作爱好者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