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仲夏时节,疏港铁路调度指挥中心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主体结构封顶工作正紧张收尾,项目施工单位经理郑磊踩着脚下平整坚实的施工便道,语气感慨:“项目开工初期,我们面临着施工便道、临时用水、临时用电的难题,多亏咱区里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同志第一时间协调各方资源,不到一周时间就解决了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大大缩短了我们的施工工期!”一句朴实的感慨,展示了临港区服务重大项目的诚意与效率。
据项目主管工程师宋强介绍,疏港铁路自2021年运营以来,累计货运量突破3700万吨,相较传统公路运输,为下游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30%,运输时效提升约60%。调度指挥中心投用后,通过智能系统优化货运路线,每吨铁路货运成本比公路货运降低约2.6元,每年更可节省物流成本约3亿元。
而疏港铁路的运营使用除了带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更具前瞻性的是其“铁路干线+新能源重卡接驳”的运输模式,这一创新模式实现了全线零排放运营,年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0万吨——相当于为城市增添约6000亩森林的固碳能力,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找到了最优平衡点。
仰看调度指挥中心楼体,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王忠连目光坚定地说:“主体封顶标志着项目正式从结构施工迈入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后续工程阶段,可以说目前已经完成了整个项目的60%,预计年底可以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今年底,这里将成为疏港铁路的“智慧大脑”,这颗“大脑”的强劲脉动,将为区域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项目建设的“临港速度”,源于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面对这一总投资1.2亿元、关乎全区物流枢纽能级提升的重点工程,区行政审批局没有坐等企业上门,而是主动启动“超前介入、全程陪跑”机制。区行政审批局投资规划科陈汝明对此深有体会,“开工前,为解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和基坑开挖土方临时存放的问题,我们帮扶小组协调区供电中心现场办理临时用电手续,同时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实地踏勘,在项目附近寻找合适的土方存放地点,提前规划施工便道,将问题消弭在萌芽状态。”
项目快速推进的轨迹,映照出临港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实足迹。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把企业的难题当作政府的必答题,用政府的跑腿换项目的奔跑。从疏港铁路调度指挥中心大楼开工建设,到主体封顶期间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帮扶人员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10余件,项目专员主动上门对接进度,将问题解决、手续代办等服务延伸至建设一线,帮助建设单位办理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多个相关手续,如今项目主体顺利封顶的时间比预计缩短了一个月。“下一步,我们‘项目专员’将继续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上门服务,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帮办好该项目的竣工验收和验收备案等手续办理工作,加快项目审批速度,为项目顺利完工提供有力保障。”陈汝明对记者表示。
服务没有终点站,优化永在下一程,从钢轨延伸的物流动脉,到服务铺设的保障轨道,临港区正以持续奔跑的姿态,护航项目加速冲刺,为区域经济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王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