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在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崔家峪镇下常庄村,一片生机盎然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苏永华正俯身查看丹参长势。这位返乡创业的“归雁人才”,以沂水蕴华家庭农场为支点,撬动起现代化生态农业的产业杠杆,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盘活闲置土地 绘就千亩药田新图景
2023年4月,“归雁人才”苏永华返乡创立沂水蕴华家庭农场,将目光锁定在中药材种植市场。他带领村民整合村内1300亩闲置土地,构建起丹参、黄芩、金丝黄菊等数十种中药材的立体种植格局:200亩丹参迎风摇曳,40亩黄芩绽放金黄,75亩金丝黄菊宛如花海,80亩药用牡丹与观赏牡丹交相辉映……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如今已蜕变为年产值超2000万元的“聚宝盆”。
科技赋能种植 打造生态农业新范式
在丹参种植基地,苏永华建立了一套精密的生态管理系统。通过土壤检测,发现沙壤土pH值6.8的天然优势,结合年800-900mm的充沛降水,构建起“零污染”种植环境。农场严格执行绿色标准:每亩施入2500kg有机肥配比50kg过磷酸钙,采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配合7000株/亩的精准密植,使丹参亩产鲜品达1500公斤。
面对病虫草害,苏永华采用“三防体系”:通过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预防根腐病,运用甲基硫菌灵进行生物防治,配合物理诱捕装置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这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模式,使农场中药材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品质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延伸产业链条 构建闭环发展新生态
为破解中药材加工短板,苏永华投资建设3台智能烘烤炉与81台专业炉灶,打造“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农场产出的丹参等中药材产品直供蕴华堂中医诊所。先进的加工设备确保了中药材在产地加工环节的质量,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从田间到诊所的全链条管控,让每克中药材都可追溯。”苏永华手持刚出炉的丹参干片介绍。
共享发展红利 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农场的发展红利正源源不断惠及乡亲。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每年获得稳定收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令人欣喜的是,苏永华推出双赢助农模式:与周边农户签订统一回收协议,派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参与种植的农户每年获得巨大收益。这进一步带动了农户致富,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从“归雁人才”到新农人领航者,苏永华用三年时间在沂蒙大地书写传奇。如今,越来越多的“归雁人才”正追随他的脚步,在沂蒙大地上播撒绿色的希望,收获金色的未来。当夕阳为千亩药田镀上金边,他望着远处连片的花海感慨:“让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就是我返乡的初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态农业的种子正生根发芽,结出共同富裕的累累硕果。
(苗杨 张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