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
当沂蒙山区的田间地头响起悠扬的戏曲声,当红嫂故事以小戏形式搬上乡村舞台,一场以“群众演给群众看”为特色的文化盛宴正在齐鲁大地绽放异彩。临沂市2025年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海选大赛的火热场景,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小戏小剧为载体,让沂蒙精神在乡土间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从“云端”到“巷口”,小戏小剧架起文化连心桥。传统戏曲曾因形式刻板、内容疏离而与乡村生活渐行渐远,但临沂市的小戏小剧创演工程却以“接地气”的姿态实现了华丽转身。参赛剧目中,既有《红嫂新传》对革命岁月的深情回望,也有《乡村振兴变奏曲》对现代农村的鲜活描绘;既有移风易俗主题的《新事新办》,也有孝老爱亲题材的《家和万事兴》。这些作品摒弃了“高台教化”的刻板模式,转而用方言土语、生活场景和真实情感搭建起与观众的“共情桥梁”。当村民自编自演的剧目在村口广场上演时,台上是邻居大娘扮演的“红嫂”,台下是端着饭碗看戏的乡亲,艺术真正从“云端”落到了“巷口”。
从“观众”到“主角”,群众舞台激活文化内生力。“群众文化群众办”的理念,在这场创演大赛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从镇街海选到片区汇演,199部新创排剧目全部源自基层创作,39部入围作品均由村民自导自演。在平邑县流峪镇,农民演员王大姐白天种地、晚上排练,她主演的《孝老食堂暖人心》因真实反映农村养老现状而广受好评;在费县薛庄镇,小学生们用快板演绎《文明新风进万家》,稚嫩的童声里满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人人参与、人人创作”的模式,不仅让文化供给从“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更让群众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创造者,在参与中深化了对沂蒙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从“舞台”到“生活”,沂蒙精神滋养文明新风尚。小戏小剧的魅力,在于其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以微故事传递真情感。当《红嫂的针线包》用一针一线串起军民鱼水情,当《村规民约大家定》以幽默方式倡导文明乡风,沂蒙精神便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化作可感可知的生活图景。这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践,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精神面貌,邻里纠纷少了,志愿服务多了,铺张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小戏小剧如同春风化雨,让沂蒙精神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力量。
从“群众演”到“群众赞”,从“一台戏”到“一方文明”,临沂市的小戏小剧创演工程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文化振兴的真谛。当艺术真正扎根于生活、服务于人民,当每一个村民都能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播者,乡村文明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这场始于舞台、终于生活的文化实践,不仅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更让我们看到,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乡村文化就能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因文化赋能而更加绚丽多彩。
来源:看平邑 作者:今日头条·会功夫的星星
为切实推动临沂市网络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联合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以“在临沂网评”栏目为依托,启动“好评临沂”网络评论大赛。“在临沂网评”栏目现长期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欢迎全社会评论创作爱好者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