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费城往事之一:费城东门——望沂门

在临沂客户端 2021-02-01 阅读次数: 15669

一直有这样一种想法,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包括现在的一些民俗文化,能不能把那些记忆中的、口头上、纸片上、文字上的东西,变成现实的、可视可观的东西,让普通的大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让我们的优秀文化更有感染力和穿透力,让我们这个地方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就像费县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四个城门,现在都已不复存在,这些古城的文化如何体现?清代的《费县志》有介绍,却很少有人能读到。既然现在已进入读图时代,有画面感的东西,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既然我们不可能重修这些古城,但是我们可以把城门的名字写出来、画出来,让人们有更直观的了解,也因此对费县古城文化更有兴趣。

1

费县老城四个城门分别是望沂门、仰圣门、瞻蒙门和映文门。明代成化五年,也就是公元1469年,费县知县殷礼修四门城楼。瞻蒙是北门,意思是瞻望蒙山的意思;仰圣是西门,向西仰望孔子、仰望曲阜;望沂是东门,东望沂州、沂水、临沂;映文是南门,费县城南面是文山,也称笔架山。应该说这四个名字取得都很有学问,也很贴切。在费县的民间一些围子的大门,也借用这四个门的名称,薛庄镇姚家庄村至今还保留着这其中的三块门匾,其中一块就是民国时期姚家庄村东门的石碑——望沂碑。

为了更好地了解古城文化,搜寻古城遗落的记忆,我们专门请了摄影师,一起周游并记录费县老城的历史。

我们从费县县政府出发,向南行走,过公安局,经东周街,到达古城的东门——望沂门。

说来也挺有意思,费县公安局这个地方,是古代捕署所在地,清朝灭亡一百多年来,费县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有一个地方的功能没有改变,就是维护公共治安的部门,无论是过去的捕署,还是今天的公安局,始终都在这里。

东周街是古代费县县衙所在地,为纪念孔子想到费县做官、成就东周大业的典故而得名,这个典故在《论语》和《史记》上都有记载。这条青石板路也非常有名气,据说这条青石板路只能行人通过,牲畜和马车必须从县衙西边的大寺巷才能够进入县衙。不过青石板路现在也看不到了,我们只能从过去的历史照片中,一窥东周街的风采。

2

这张东门的老照片,是费县人民医院医护工作者留下来的,也是唯一能够展现费县城门的老照片(见上图)。城楼已经没有了,只剩下城门,东门外有个二三十米见方、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台子,可能具有瞭望功能。

过去,可以站在城楼上,东望沂州、沂河。民国时期,新庄镇上河村的刘锡卿曾在东城门上留下一首诗《登费县东城门楼诗》:“地僻麈都静,楼高景最幽。文山朝万古,祊水抱千秋。云气蟠天马,龙光射斗牛。颜公碑尚在,遥望极勾留。”诗中提到了几个地名,文山就是费县城南的山峰,祊水就是现在的温凉河,费城东门就在河边,颜公碑就是河对面的鲁公庙碑,为北宋时期所立,颜公就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因碑非常高大,又有碑楼,所以说在费县东城门楼上就可以看到。

费城东门几经修葺,现在基本上都是新的了,城墙下面发白的石头就是原来的墙体,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费城的老居民,说县城的地形像一只卧虎,虎头的位置就在南门,也就是现在费县影剧院的地方,东门这个位置就是“老虎腰子”的位置。县城为什么修青石板路,是因为当时有一位知县姓杨,杨姓在虎地做官坐不住,就修了青石板路,压住老虎。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看看费县北部的钟罗山,如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山前是一只卧虎,真是一块儿虎踞龙盘的好地方。

□杨东霞

( 编辑: 刘玉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