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一农妇抚养脑瘫弃婴17年 诠释母爱伟大

在临沂客户端 2021-03-24 阅读次数: 4757


  他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先天脑瘫,被亲生父母遗弃。

他又是一个幸运的孩子,遇到了比亲妈还要亲的好母亲——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刘宪英。

兰陵县兰陵镇西横沟崖村59岁的村民刘宪英对一个陌生的弃婴付出自己的母爱,17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付出,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也为一个不幸的生命谋得了幸福。

  义无反顾

  善心收养脑瘫弃婴

2003年以前,刘宪英家的经济状况还可以。那时候她的丈夫孙进学和侄子孙云龙经营着一辆12座的中巴客车,跑兰陵镇和枣庄市峄城区的线路,每天来回4趟拉客。那年8月23日的晚上,孙进学和孙云龙收工后,在打扫卫生时,听到了一阵婴儿啼哭的声音,他们循声而去,在车辆后排座上发现了一个弃婴。

不知所措的两人当即就报了警。但派出所寻找了几天,也没有找到弃婴家人。没有办法,孙进学和孙云龙只好将孩子抱回了家。

“当时脐带还未干,那个模样像是没满月的。”刘宪英回忆说,看着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她心疼得不行,想起孩子那狠心的父母,她也恨得不行。“后来发现这孩子脊柱后面有个伤口,而且孩子的双脚的脚趾也蜷着。”刘宪英说,发现孩子的异样后,她和丈夫立即带着孩子来到枣庄市立医院就医。经诊断,孩子患有脑积水、脊柱裂等病。“再后来就发现了孩子有脑瘫症状,后来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刘宪英说。

刘宪英和丈夫孙进学育有两个孩子。二儿子孙亚北4个月大时发烧留下后遗症,智力不全,一直不能独立生活。家里已经有一个智力不全的孩子,要再抚养一个脑瘫孩子吗?刘宪英和丈夫经过没有多想,尽管他们知道这个孩子身体有缺陷,仍然义无反顾收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这是一条生命啊,既然孩子已经抱回了家,我们就不能丢下他。尽管他智力上有残疾,咱家里也不算富裕,但起码能让他吃饱穿暖。”刘宪英说,就这样,他们家多了一位家庭成员,并给孩子取名叫孙亚东。

  丈夫去世

  弱女子挑起家中重担

孙亚东的加入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一份压力,但刘宪英和丈夫孙进学夫妻二人勤快能吃苦,照样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意外发生在2013年的一天,邻居的农业机械在地里耕作时发生故障,热心肠的孙进学知道后,主动过去帮忙维修,过程中,突然发生事故,孙进学被机械耙伤身亡。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这个打击太沉重了。”刘宪英回忆,那几年,她没少流眼泪。“那些年日子过得太难了。”在刘宪英断断续续的叙述中,记者得知,丈夫去世后,两个儿子不能自理,家里还有3亩多地需要打理,生活的担子全压在了她的身上。

“大儿子虽已成家,但也是普通农家,一家四口人的开支全靠他一人,想接济自己的妈妈和弟弟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刘宪英说,虽然生活过得比较辛苦,但她相信困难总会过去,日子总会好起来。

生活的重担没有让这个农村妇女失去笑容,刘宪英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由于家里的两个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刘宪英不敢走远,只能在附近找一些零碎的活干。刘宪英告诉记者,得知她的情况后,镇里、村里帮忙落实相关扶贫政策和助残政策,让这个柔弱的家庭生活有了点保障。“农忙时,大儿子会过来帮忙,地里的农活一直没落下过。好在孩子们没什么医疗费用支出,地里的收入加上各项补贴和补助,还有扶贫政策,我们娘仨的日子还过得去,真的多亏了政府和村里好心人的帮助。”刘宪英说。

刘宪英和孙亚东(中)。

  无怨无悔

  亲情早已超越血缘

为了帮助他们脱贫,看到孙亚东有心思,手也巧,西横沟崖村支部书记曹洪兵就专门让妻子靳西霞教会了孙亚东编制中国结的手艺,并联系了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一手工艺厂,为其代加工中国结。

每天,孙亚东都会蜷缩在轮椅上编织中国结,虽身患残疾,但他动手能力还不错。“妈妈年龄越来越大了,再过几年就不能干活了,我就想学一门手艺,贴补家用,也替妈妈分担一些负担,妈妈养了我十几年不容易,还有哥哥也要照顾。”孙亚东说。

有人问刘宪英,这么艰难,有没有想过放弃孙亚东?但刘宪英说,从没想过放弃,也舍不得放弃。

中国结,寓意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刘宪英亦是如此。“每次听到孩子喊我妈,我就感觉这些年吃的苦都值了,我们的亲情早已超越了血缘。”对于未来,刘宪英坚定地告诉记者,日子再难,只要她还有一口气,也要把孩子养下去,绝不让他们受一点委屈。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 通讯员 刘辉

( 编辑: 张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