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不断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弱项 23.3万人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

临报融媒 2021-06-17 阅读次数: 4880


为让市民更好地了解我市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6月16日上午10时,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七场,临沂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巩固拓展民政脱贫攻坚成果情况。

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

特困人员23.3万人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等保障措施,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兜牢基本生活底线,为我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贡献了民政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23.3万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人口13万人,占比55.8%。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6.8%。3605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覆盖率达到100%。910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全部录入山东省养老服务管理平台,11.8万名老年人享受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7.8万名困难残疾人、12.4万名重度残疾人落实了生活和护理补贴,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步之年、关键之年。民政部门将按照中央5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工作要求,保持救助保障政策总体稳定,不断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弱项,持续提升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已脱贫人口等困难群体,继续落实好重病重残人员“单人保”、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社会救助政策,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给予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的要求落到实处。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五有”工作要求,确保平日有人照料,病时有人看护。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0%以上,进一步筑牢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安全防线。

实行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

通过自主申报、入户走访、热线反映、数据比对等方式,摸清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底数。依托山东省社会救助数字平台汇聚全市低收入人口数据,通过与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数据比对,构建多部门联动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及时发现低收入人口家庭变化情况并作出风险预警提示,组织民政部门对预警标识的低收入人口,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地进行实地调查,一旦发现需要救助的低收入困难群众,及时给予救助帮扶,坚决守住不返贫的底线。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不同困难类型的困难群众,运用不同的救助政策予以兜底保障,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在做好物质救助帮扶的基础上,适应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家庭成员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引进社会工作等专业力量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推动救助保障方式从以资金为主向“物质+服务”转变。

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县级整合现有工作力量组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工作平台,村(社区)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站全覆盖,切实提高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

务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取得实效

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揽民政工作。将摸底排查困难群众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忧暖心传党恩”等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动员民政系统党员干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家中,通过走访慰问、促膝谈心,摸清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排查返贫致贫风险,详查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解决好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困难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

部署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和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

聚焦违规办理低保、贪占挪用低保等救助金、基层经办服务作风问题等,全面梳理排查,以整改促落实,以整改促提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相关链接]

打好政策组合拳

今年市民政局已采取这些措施

2021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各级民政部门明确了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开展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救助、创新发展服务类救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上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我市困难群众收入减少、支出增加,还有的困难群众外出务工无着返乡,部分脱贫人口还存在着返贫风险,所以民政救助保障任务更重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民政局采取系列应对措施,有效防止困难群众因疫因灾致贫返贫。

扎实开展社会救助摸底排查

重点针对重病重残人员,低收入人口、易致贫返贫人口三类群体,加强监测和预警,通过和扶贫、残联等部门单位进行数据比对,把没有纳入救助范围的人员名单发给县区,指导县区逐人逐户进行摸底排查,截至目前累计把符合条件的23.3万人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与2020年底相比增加了0.2万人,较好地实现了政策目标。

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

在上级统一部署下,首先把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其次,对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未成年人的年龄从16周岁延长到18周岁。再次,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在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实现小额临时救助乡镇(街道)直接审批,同时加大对受疫情影响失业人员等困难对象临时救助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240.2万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7.4%。

加强对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

通过优化、简化申请流程、畅通救助渠道,包括补发救助提标资金等,加大了救助力度。比如我们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县级审批权委托下放镇街工作。同步简化优化审核审批流程,精简救助申请材料,社会救助审核审批时限由37个工作日压减到20个工作日以内,较原来缩短45.9%。再如,上个月印发了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的通知,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了10%,并按照新标准对今年1月以来的救助保障资金进行了补发。

临报融媒记者 全逸先

( 编辑: 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