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于党的新闻事业

临报融媒 2023-08-29 阅读次数: 7233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闻工作是个苦差事,只有热爱,才能入门,进而才能胜任,逐步做到小有成就。

1996年春,王恩民(左)在沂水跋山水库采访。

1964年7月,我于沂水师范毕业留校在教导处工作。1965年10月,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正值全国上下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雷锋、学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事迹的时候,我心中愈加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干什么就要把什么干好。回顾过往,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

1966年6月初,我被调到《大众日报》当记者(驻临沂记者站)。我拜“报纸”为师,到报社开会、学习,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合订本上的文章作为范文学,还找老新闻工作者讲课的讲义读。同时,跟老同志一起出发时,向他们学习怎样采访、怎样写消息、通讯等新闻稿件。几年工夫,我逐步掌握了记者的基本功,独当一面开展工作了。近20年省级党报记者的历练,奠定了我一生专注党的新闻事业的基础。

2012年9月27日,王恩民参加在临沂举办的第四届山东省城市园林绿化博览会。

1984年,临沂地委决定恢复出版《临沂大众》报。我应邀于同年秋办好手续后回到临沂,参与《临沂大众》报复刊的筹备工作中。这年底,地委公布报社领导班子,我担任党委成员、副总编辑,分管经济宣传。面对新岗位新任务,我努力向老报人和兄弟报社学习,历经艰苦磨炼,完成了从记者到“编辑头”角色的转变。

当副总编辑轮流值班时,在稿件编排、尤其是对重要新闻的处理上,要敢于拍板,当好编辑人员的主心骨。1997年2月19日下午,时事部接到新华社通知:有重要新闻,请注意接收。当时我为值班总编,晚上签完报纸复印样下班时,我安排时事部副主任刘伟:看到新华社发的重要新闻,立即通知我。刘伟坐在电脑前,一直等到次日凌晨4点,新华社传来重要新闻: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接到刘伟的电话,我马上起床赶到办公室,连忙拨通了时任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临沂日报社党委书记赵广建的电话,请示怎么处理。赵书记说:“你认为怎么处理?”我说:“停印报纸,撤换稿件,重新编排,重新印刷。”赵书记说:“就按你说的意见办。”紧接着,我和总编室的同志重新编排一版稿件后,安排印刷厂抓紧制版,重新印刷。大约2月20日早晨7点,我们带着刚印出的报纸送到市委收发室。上班后,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徐志顺可能听了赵广建书记的汇报,直接打电话对我说:“恩民同志,你们对邓小平同志逝世的重要新闻处理得很好,应当表扬你们。”

说实话,这是一个报社值班总编应有的责任担当。和我们相邻的一家地级市报社,当时没留人值班,第二天的报纸上未刊登这件重要新闻,只好从我们报社要取新华社的电讯稿,晚一天见报。

在报社做编务领导工作,不但要敢于担当作为,还要树立终生从事新闻工作的思想,为编采人员做出样子。在我的新闻生涯中,因为工作原因,有一段时间和领导接触比较多,工作比较出色,获得领导的认可和赏识,我有两次机会离开报社,调到领导机关和县区任领导,但因为我坚守终生从事新闻工作的初心,对那些机会都婉拒了。

我在临沂日报社任副总编辑,一干就是20年。自退居二线到退休后,我仍然痴心不改,对新闻工作情有独钟。离岗的头几年,我以一个记者的身份,跑遍了全市12个县区和部分乡镇、村居及企业,写了几十篇新闻稿件,为办好《临沂日报》发挥余热。这期间,我还先后给几任临报集团主要领导,为办好报纸、搞好经营建言献策。

王恩民作品《沂蒙脚步声》

为了给后人留下参考资料,2004年12月,我出版了新闻作品集《沂蒙脚步声》(新闻消息、新闻通讯、各类文选),三册86万字。退休后,我又先后出版《沂蒙好风光》旅游专著4册,编著《沂蒙古代孝星》《愚公移山精神永放光芒——纪念毛泽东主席批示厉家寨60周年》。

我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为干好党的新闻工作献了青春献终身,年近80岁仍“初心”不改。党和政府也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和优厚的待遇。1993年,我在临沂日报社第一个被评为新闻专业高级职称;2007年11月8日,荣获中国记协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和纪念章”。这是临报集团此次唯一获此殊荣的一位。2021年7月,我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证章,是临报集团5位获此证章者党龄最长的一位。

王恩民

(王恩民,山东莒县人,历任《大众日报》记者、临沂日报社副总编辑、正县级调研员)

( 编辑: 辛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