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

爱停留,情意长

在临沂客户端 2019-10-09 阅读次数: 6608

Fullscreen Exit fullscreen
Play Pause
00:00 00:00
Replay

生命是短暂的,爱情是永恒的。对于王忠富和李桂香来说,经历岁月的洗礼,真挚的感情始终存在。在无数个同甘共苦的时光里,他们早就将对方刻进自己的灵魂深处,与自己融为一体,走过数十载的春夏秋冬。

43年前的那个冬天,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在部队老乡战友的祝福下,他们朦朦胧胧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谈起初次见面的印象,王忠富回忆道:“那时我们都还没满18岁,她扎着大辫子,穿着线眤衣服,很年轻漂亮。”而对那时的王忠富,李桂香则是另一番感触:“我长得快,16岁就长到现在这个个子。第一次见面他还没有我高,回去感觉我那些小姐妹找的都比我好,就有些不乐意,后来政策号召退彩礼,我第一个去报名。结果四年后他探家回来,长得人高马大,一身军装好不精神,我就又同意了。”

在部队结婚后,李桂香回到老家,此后一直到1986年,两人过着分隔两地的婚后生活,每年见面的时间只有王忠富放假回家和李桂香去部队过冬的短短两三个月,平常日子就只能通过书信来联络感情。

不识字的两人,第一封信是拜托别人写,拜托别人读的。“我不识字,来信都是弟弟读给我听。到现在都还记得他写的第一封信,问候老人身体健康后,介绍了他生活的情况,说什么‘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都笑得肚子疼。”

为了方便写信,王忠富在部队拜起了老师,学起了认字,每天趴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练习,字典都翻烂了两本。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王忠富就能自己单独写信,写信的频率也从一年的两三封变成几乎每月一封。心与文字的交集,在清风朗月间,独自缠绵缱绻。尽管内容只是简单的家常问候,也饱含着他一怀如莲的思念心绪。

留在家里的李桂香,除了照顾三个小孩,还要料理家务,收拾农活,一人包揽家里的全部事务。农忙时节忙不过来,马马虎虎睡一觉就去田地里割麦子,经常是麦子割完,回家蒸好馒头,烧好茶,天都还没有亮。等三个孩子起床,照顾他们吃完饭,李桂香又要拉着排车去收麦子,一天都闲不下来。

谈起当时的生活,李桂香笑说:“现在生活好了,不愁不忧,以前的苦那可真是没法说。”然而,再苦再累,她从来没有向王忠富抱怨过一丝一毫。八十年代,部队要求复员,看妻子在家操持十分辛苦的王忠富在部队和回家之间纠结不定,李桂香知晓王忠富对部队的热爱,她告诉王忠富:“部队留你你就好好干,家里有我,你不用担心。”

真挚的爱情能够翻山又覆水,几百里的距离,就这样被一次次的感动和付出逐渐缩短。王忠富深知妻子的不易,对妻子十分体谅。李桂香脾气急,两人意见不同时,王忠富总是让着妻子,不与她争吵。1986年,转业在北京城建公司工作三年的王忠富联系单位调回了临沂,终于回到李桂香和孩子身边。

工作于造纸厂的王忠富,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妻子家人。“他很体谅我,知道我的不易,替我分担了很多。回来之后我们俩谁有空谁做饭,他做的炸酱面我们都爱吃。”李桂香说。退休之后,王忠富更是包揽了大半家务。“现在我们主要就是给儿女看孩子,没事就两个人出去遛遛弯。”晓看天色暮看云,年岁渐长的两人感情也愈加深厚,早春一起踏青,盛夏一起赏荷,浅秋一起观月,深冬一起寻梅,一年四季都有他们携手走过的身影。

多年来悉悉簌簌的生活将他们的爱打磨得更为深厚。回首相伴走过的四十多年,李桂香满足又感恩,感谢王忠富让她过上好的生活,王忠富更是时时念及妻子的付出,“她跟着我受了太多苦,好在现在没有什么心事,儿女也都孝顺听话,生活得很如意。”

对王忠富和李桂香来说,心中有情,距离就不是问题。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无论身在何方,他们总会有爱有牵挂,明媚在枝头,明艳如繁花。尽管世事繁华,万物沧桑,但爱始终停留,情意始终绵长。

临报融媒记者 陈洁

( 编辑: 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