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司法局 :“三抓三促”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走在前

临报融媒 2022-07-14 阅读次数: 4683

6月21日,在平邑县“孔子学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矫正对象入矫教育活动。

活动依托“孔子学堂”,对参训矫正对象进行队列训练,讲解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并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为矫正对象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

春风化雨润心田,守正出新展担当。近年来,市司法局落实上级相关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在规范机构建设、丰富教育载体、创新监管方式上精准发力,为推进全省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临沂智慧、临沂经验。目前,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共有7176人,无脱管漏管现象,监督管理持续安全稳定。

抓队建制改革,促进社区矫正机构规范化

我市积极主动贯彻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的部署,确定了全市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全面推进,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首先,在市、县、乡镇全部成立社区矫正委员会,实现社区矫正委员会全覆盖,加强了党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统一领导。其次,成立社区矫正机构,确保社区矫正执法主体合法。在全市构建“局—大队—中队”的垂直管理模式,形成市域社区矫正队建制“一体三级”框架体系。

组织制定社区矫正工作责任清单,编写《社区矫正执法指南》《社区矫正实务手册》和《疫情防控规范》等执法规范,分级分类分解工作任务,构建起“清单+流程+文书”的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将村居(社区)网格员纳入社区矫正小组,充分发挥其贴近社区矫正对象生活、熟悉社区矫正对象情况的优势。市平安办将社区村居、乡镇街道参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平安临沂建设考核体系,调动基层依法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性,打通社区矫正工作最后“一公里”。

抓平台载体建设,促进教育帮扶精细化

社区矫正对象作为特殊人群,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市司法局推进品牌引领计划、“家庭支持”计划、“N+社区矫正”计划、未成年帮教“青橙”计划、阳光帮扶计划、“新梦想”志愿服务行动,全方位、多层次对矫正对象进行教育精准帮扶。

其中,市司法局依托我市红色教育资源,建立社区矫正对象革命教育基地,让社区矫正对象感受红色精神,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积极配合监管,顺利回归社会。在平邑县成立全国首家设在社区矫正机构的“孔子学堂”,在“孔子学堂”建立全市社区矫正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另外,结合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等情况,与临沂大学、兰山区人民法院签订“青橙”帮教计划,实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修复”项目,保障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其顺利就学、就业。在推进阳光帮扶计划中,全市依托企业共建立过渡性就业基地19处,提供社会适应性指导、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300余人实现了就业。

抓信息系统建设,促进监管方式智能化

市司法局制定下发了《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和《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标准》,推进社区矫正中心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成立12处教育基地、14处公益活动基地、14处就业基地,就近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日常教育、技能培训、公益活动。

按照司法部、省司法厅的部署,示范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在平邑、费县、罗庄、河东、临沭等县区打造“数据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移动互联化、指挥可视化”的社区矫正中心,实现对社区矫正中队和各执法人员实时调控、精准部署、远程监控,提升了社区矫正信息化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核查手段,建立经常性核查机制,确保人员实时管控,杜绝脱管隐患。目前,全市智慧矫正平台已建成运行,各县区已将相关人员信息录入系统,实现录入率、同步率100%。依托平台,建立无缝衔接帮教机制,做到全面数据共享,有效提升监管帮教效能。

“目前,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全部做到了去向清、情况明、动态掌控,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临报融媒记者 邵明习 通讯员 汲洋

( 编辑: 张彩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