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沂蒙·沂蒙红色保密故事丨武善桐:用生命掩护军民的共产党员

临报融媒 2023-07-09 阅读次数: 219709

在沂水县诸葛镇红石崖村以北,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墓碑,武善桐烈士便长眠于此,红色的刻字铭记着他的光荣与无畏。在抗日战争期间,武善桐活跃在沂蒙山区,与敌人斗智斗勇,后在反“扫荡”中为保护全村群众的生命及八路军伤病员,英勇拽敌跳崖,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1916年,武善桐出生在红石崖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10口人,只有3亩半的瘠薄山地,食不果腹的他从小就起早贪黑地为地主干活,饱尝苦难。1938年春,日寇侵略的铁蹄踏进沂蒙山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沂蒙大地顿时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面对凶残的日寇,沂水县党组织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抗日队伍,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唤醒了沂蒙人民的抗日热情。时年22岁的武善桐毅然投身抗日斗争,加入了当地民众抗日武装,不分昼夜到处奔波,勇敢地与敌人周旋,积极开展游击战,协助八路军打鬼子。

由于工作积极,1939年夏,武善桐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武善桐更加忘我地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他机智聪明,同时熟悉这片土地,积极带领乡亲们根据地势挖山洞、修地道、设陷阱,将红石崖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抗日堡垒村,先后担任红石崖村党支部书记、诸葛乡党支部书记、夏蔚区委委员等,成为一名出色的抗日干部。1940年冬天,由于日军“扫荡”,鲁中二军分区一个分队自卞山撤到红石崖村进行休整,时值数九寒天,寒风刺骨,30余名战士都没有穿棉衣。武善桐看到后,当即拿出自己的棉衣,又积极发动党员群众制作棉衣送给战士,很快解决了战士们的棉衣被服难题。

武善桐深知日寇、汉奸的狡猾和凶残,为更安全地保护群众和八路军伤病员,他开动脑筋,带领群众在村内挖了许多山洞,并进行精心伪装,即便是本村人也很难看出洞穴所在。由于这些山洞位置隐蔽、保护措施到位,周围很多部队的伤员都被安置在红石崖村进行救治,缴获物资也经常由这里中转。1941年秋天,八路军某部从敌人手中缴获一批医疗用品,但运输途中被日军发现,遭到追击。当驮药品的马匹到达离红石崖2公里处时,武善桐得到情报后,当机立断,立即组织人手,抢先一步将药品运到村里,藏到隐蔽的山洞中,后来日寇多次到村子及其附近搜剿,都毫无结果。

1942年11月,日伪军再次对沂蒙地区开展拉网“扫荡”,武善桐将两名八路军伤员藏在隐蔽的山洞里。日寇在村内搜查了一天,也没发现什么。此时有汉奸探听到消息,并向日寇告密。第二天,日寇包围了红石崖村,将武善桐在内的全村群众赶到村外,围在一块平地上。敌人用枪口对着人群,逼着他们交出八路军、枪支和药品。面对凶残的敌人,全村上下无一人作答,气急败坏的日军把武善桐及其兄弟武善亭拉出人群,用枪托和皮带毒打他们,逼他俩说出八路军伤员和枪支藏在哪里。武善桐被打得遍体鳞伤,满脸是血,但仍然一声不吭。日寇将枪口对准群众,准备射击,一个日本兵端着刺刀向武善亭刺去,武善亭倒在血泊中。

眼看一场大屠杀就要发生,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武善桐大喝一声:“住手!”惨无人道的敌人被武善桐的喊声惊呆了。武善桐对日寇说:“你们不是要枪吗?枪是我藏的,有一大批。”他悲壮地看了看乡亲们,斩钉截铁地对敌人说:“枪藏在哪里,他们谁也不知道,把乡亲们放了,我领你们去取枪。”日寇听了武善桐的话非常得意,放走了在场的群众。武善桐看着乡亲走后,就领着日寇向村南的小崮子山上爬去。小崮子山又高又陡,四周悬崖犹如刀削。武善桐把两个日本兵引上悬崖绝壁,指向半山腰,示意枪就藏在半山腰的山洞中。这两个日本兵信以为真,走到悬崖边,探着身子顺着武善桐指的方向望去。就在这一刹那,武善桐猛地把一个日本兵推下悬崖,又紧紧抓住另一个日本兵跳下悬崖,同归于尽。

年仅26岁的武善桐,在儿时熟悉的莽莽群崮之中,在这片滋养哺育他的土地上,为了那些跟他一同走上抗日救国道路的人们,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武善桐,将小崮子山改名为红石崮,并将武善桐葬于红石崮以北、红石崖村以西的开阔地里。1945年12月,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此立起一座烈士纪念碑,以纪念他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

市委保密办整理

( 编辑: 张彩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