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临沂丨用沂蒙精神赋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临报融媒 2023-12-28 阅读次数: 2570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沂蒙精神所蕴含的精神特质,有效契合了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精神养分,有助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沂蒙精神赋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具有凝聚功能。沂蒙精神展示了人民群众永远跟党走的坚定立场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感联系。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沂蒙人民大力响应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一场极为热烈而富有成效的大生产运动。在事关经济命脉的货币战争中,坚决落实中共山东分局要求,拒绝使用日伪政府、国民政府货币,只认共产党发行的北海币,到1944年,北海币成为山东根据地流通的唯一货币。党政军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聚成一团火,铸就了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铜墙铁壁,取得了辉煌胜利。

沂蒙精神具有铸魂功能。沂蒙精神最突出的特点是创造于人民群众之中,凸显了沂蒙老百姓的人民之魂。沂蒙精神对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天然的树德育人的铸魂功能,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弘扬与传承沂蒙精神,可有效激发农民主体建设乡村的奋斗意识,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延续沂蒙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吃苦耐劳、朴实无华的优秀品质。

沂蒙精神的文化滋养功能。沂蒙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突出代表,以红色文化育人,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孟良崮战役中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导沭整沂工程的排头兵薛翰亭、最美基层干部王传喜、新时代民营企业家赵志全……一大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先进典型人物,是深深烙在沂蒙人民心中的榜样力量。沂蒙精神赋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实质上来说,是沂蒙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有助于激活红色基因,释放感染能量,增强文化自信。

二、沂蒙精神赋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用沂蒙精神塑形,构建文化发展新模式。沂蒙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汲取力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沂蒙精神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彰显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哲学内涵。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方面富裕充足,更需要文化丰富、精神富有,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构建农村文化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活化利用传统乡土文化资源,培育农村新兴文化产业业态,探索农村文化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建农村文化产品品牌,打通农村文化产品上行通道,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让群众在实干中创造价值,在乡村振兴中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用沂蒙精神铸魂,满足好精神文化需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来讲,是“人的建设”,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要将弘扬传承沂蒙精神融入新时代农村文明实践活动中,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要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红色文化,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打造特色红色文化品牌、传统文化品牌,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要充分发挥沂蒙精神价值引领、凝心铸魂的作用,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王芸飞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 编辑: 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