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春不负村·蒙阴“青支书”掠影④|以“青动力”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记蒙阴县常路镇东三庄村党支部书记赵海

临报融媒 2024-11-15

在临沂客户端讯 走进蒙阴县常路镇东三庄村,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屋、幽雅明丽的风景环境,无一不在向人们展示着这个“美丽宜居村庄”的良好风貌。谈到东三庄村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青支书”赵海可谓功不可没。

赵海,1988年5月出生,受爷爷、叔叔两位老兵的影响,2009年12月在读大学时选择参军入伍,201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三等功。2020年11月,通过农村党组织书记选配,赵海担任常路镇东三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为一名“兵支书”。

近年来,赵海切实发挥“头雁”领航作用,突出党建引领,狠抓乡村治理,壮大传统产业,拓宽增收渠道,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8.68万元,为后续发展坚定了信心、积蓄了动能。

突出党建引领 激活共治“源动力”
织密乡村治理“监督网”

以党建引领强化服务为民。东三庄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量化积分管理等制度,切实规范党员管理。通过“由事看表现,红黄榜上见”等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党支部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2024年结合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培养了9名村级后备干部,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接续实施基层治理“345”工作机制。东三庄村完善人口清单、联络清单、帮扶清单;健全治村五人团、“比学赶超观”、“每周议事会”、“德法自”并治四项制度,进而实现五大振兴发展目标。例如东三庄村之前村内农用灌溉都是自家接入水管或提水去浇灌,十分麻烦,治村五人团便商议,想由村集体牵头,将村内灌溉统一外包,每年收取村民少量承包费,为村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创新自治办法增强群众获得感。组织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对全村六大姓氏家风家训进行重新整理,建立了东三庄村家风家训馆和德育学堂,研究制定《东三庄村环境公约》,建立“两山”超市、“德治银行”以及东三庄村直饮水站,利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及积分充值水卡等方式,全面激发群众自治意识。今年以来,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治理、政策宣传等活动,共兑换洗衣粉210袋、毛巾500余条、脸盆300余个、充值水卡3000余元……积分兑换物资发放,给了群众摸得到、看得见的激励。

细化服务举措,共促党群“一家亲”
增添乡村治理“正能量”

立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突出重点、聚力“三抓”,全心全意为村民谋福祉、利民生。

抓硬件提升。聚焦解决出行难题,先后投资40余万元修建生产路,实现硬化路“户户通”全覆盖,并安装路灯300余盏。创新实行“党员群众投工投劳+”模式,针对有上级补助的项目,组织党员群众通过投工投劳施工,完成了进村大桥桥体护栏修复、全域无垃圾示范村创建、生产路建设等民生项目,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抓乡村文明建设。高标准建设文化广场1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扶贫惠民演出10余次,并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以及最美家庭,用身边的榜样传播良好道德风尚,以好家风带动好村风。

抓胡同管理。将该村267户划分为6个胡同,每个胡同公推一名胡同长,胡同长负责本胡同内的政策宣传、卫生监督等工作,同时将收集的村情民意及时汇集给村党支部。打通了支部到户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了“没事儿找胡同长话家常,有事儿找胡同长好商量”。

发展集体经济 激活共富“新动能”
锻造乡村治理“主心骨”

东三庄村坚持将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把村集体增收作为重点工作,确保村集体有财力、有物力,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合作经济促增收。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80余亩,发展甘薯、玉米种植,实现年增收10万余元。

盘活资源促增收。大力发展“边角经济”,统筹“四边”“四荒”闲置土地资源,引进农村光伏建设项目,铺设占地570余亩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为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

村企共建促增收。组织党员群众对村集体土地进行清欠,收回集体土地100余亩,引进俊和良种禽、益嘉种禽有限公司,年可增收10万余元。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基础上,探索实行“1+N”法律顾问制度和村级财务提级管理办法,着力营造全民参与、共同治理的浓厚氛围,为推进乡村治理不断奠定坚实基础。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近年来,东三庄村村民切实感受到了村庄的变化,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现在的有事儿找小赵书记,村民对党支部的信任度、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真正激活了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通讯员 徐芳

( 频道编辑: 孙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