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原名“沂水”,是临沂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山东省第一大河。沂源、沂水、沂南、兰山、河东、罗庄、蒙阴、平邑、费县、郯城等县区全部或大部属沂河流域。
沂河发源于沂源县西部,有四个源头——徐家庄河、大张庄河、高村河、螳螂河,其中大张庄河处于各支流中部,河最长,流域面积最大,应为沂河主源。《辞海》称“沂河源出沂源县鲁山”,即指此源。来自于挺拔俊秀的高山之上,沂河不仅有水的清澈温柔,也有山的大气包容、磅礴气势。
沂河由鲁山一路奔流南下,出沂源县田庄水库后,左右各汇众多支流,入沂水县境,再南入跋山水库;出库南流,左右汇聚支流,南流进沂南县境;又南,汇支流入葛沟拦河坝;再南,右汇蒙河,入临沂市境;南流经茶山拦河坝,折向西南,右汇柳青河、祊河、涑河等五大支流,经临沂城东东南流;依次经市区南京路、北京路等各大桥、铁路桥,入小埠东拦河橡胶坝,左汇李公河,经分沂入沭水道口,左岸入郯城县境,又南流经江风口分洪闸前南流,右岸入郯城县境,入李庄拦河坝后右岸入苍山(兰陵)县境,后又入郯城县境;直到马头拦河坝,西南流入江苏境。山东境域流域面积10772平方公里,全长574公里,源头至省界二百多公里。后入骆马湖,经新沂河在燕尾港入黄海。
临沂境内的沂河支流,河长10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共38条,其中左岸汇入16条,右岸汇入22条,主要有东汶河、蒙河、祊河、涑河、柳青河、白马河等。
沂河河道堤岸护佑,流经途中道宽不等,在沂水城东至东汶河口宽250~800米,临沂城东河口宽600~1530米,苏鲁边界处河口宽700米。汤汤沂河,不拒细流,不厌滴泉,纳于一川,形成浩瀚气势,灌溉哺育所经流域万千良田。
沂河两岸广袤丰沃的土地,留下人类最早的足迹,沂河孕育的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千百年来,沂河河运使沂河两岸景象繁盛。沂河船运历史悠久,南来北往的船只穿梭如织。据史载,沂河通航可从沂水境,北上燕赵京师,南抵运河,直至沪宁江浙。沂河两岸码头众多,当年最繁华的,当属处在下游的郯城县马头镇的沂河码头。因水运交通便利,此地商业发达,是鲁南苏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有“水旱码头”之称。
沂河是临沂人的母亲河,涓涓细流,浩浩巨涛,滋润灌溉所经流域的土地,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花生、地瓜、水稻等农作物,是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
沂河属淮河流域,支流众多,宽阔浩荡,严格说来,是一个水网密布的庞大的沂河水系。历史上,沂河旱涝灾害频发。下游鲁南平原十年九淹,“雨天一片水汪汪,旱天一片茅草荒”。由于沂河下游原入泗河,泗河入淮河,而黄河夺淮,沂河便无正规入海通道,这条母亲河的洪涝灾害,给两岸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沂河整治由来已久。解放后,整治沂河的水利工程“导沂入沭”,始于1951年4月,历经三期工程,历时两年,先后调集30.6万人次施工,主要进行河道疏浚,拆废堤,筑新堤,开挖溢洪道,开挖分沂入沭水道、引河、排水沟,完成江风口堵坝工程。沂河上的重大水利工程,减轻了鲁南苏北地区洪涝灾害。
为了根治沂河水患,国家政府投入重大资金和众多人力建设水库。最大的工程,是位于蒙阴县重山乡圈里村西的东汶河与梓河交汇处的岸堤水库,又叫云蒙湖。1959年11月开始兴建,调集民工5.8万人,1960年4月建成,历时仅六个月。后经四期保安全工程,开挖泄洪道,新建泄洪闸,翻修大坝,加宽大坝。从此沂蒙人民缚住了洪魔,沂河由水害变水利。岸堤水库的建成,使蒙阴临沂、郯城、苍山四县的农田大雨不成灾、无雨保丰收。现在岸堤水库成了临沂市民的饮用水源。
另外两座较大的水库是跋山水库和许家崖水库。跋山水库位于沂水县城西北,在沂河干流上,1959年10月开工,1960年5月竣工。许家崖水库坝址位于费县城西南许家崖村南祊河支流温凉河上,1958年10月开工,1959年9月竣工。
1997年,沂河上又添一座河坝——小埠东橡胶坝。这座著名的橡胶坝位于临沂城东沂河干流上,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调蓄、发电、供水、旅游开发等多项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以1135米之长成为迄今世界上最长的橡胶坝,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橡胶坝于临沂城内拦截沂河,蓄水成湖,有“沂蒙湖”的美誉,河面水波荡漾,岸边花红柳绿,风景秀丽。
沂河南北纵贯临沂市境,为了交通东西区域,沂河上架起多座桥梁。干流上除沂水县、沂南县县域内的几座,只临沂市里就有北京路、南京路等横跨沂河的七座大桥,还有沂河铁路特大桥。郯城境内也有一座沂河大桥。
三河口沂河隧道的开通,贯通了新老城区,市民出行更便利。
今天,沂河两岸,河水所经之处,山清水秀,麦浪滚滚,稻花飘香。古老的沂河,像丹青妙手描绘的一条彩锦,铺展在流淌着千年文明的沂蒙大地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沂河水运兴起,“水韵琅琊”使沂河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