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一座座智慧工厂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满弓劲发,一件件工业品畅销国内外……初冬时节的沂蒙大地上,处处散发着昂扬上进的生机、涌动着干事创业的热潮。
一年迈出一大步,一年更比一年好……12月14日至17日,2024年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历时3天半,全体与会人员奔赴15个县区、开发区,集中观摩45个项目,沉浸式感受先进工业强市的蓬勃势头,零距离触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工业是一座城市的“硬脊梁”,更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今年集中观摩的45个项目,都是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体量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实、建设越来越快、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好项目越来越多。这些实实在在的项目,展示的是决心,提振的是信心,赢得的是未来。
项目向实,产业向好
“实、好、多、快”是项目建设不变的信条,而“实”字当头彰显了向实而为的重要。据了解,2022年45个观摩项目产值为678亿元,2023年45个观摩项目产值为690亿元,2024年45个观摩项目产值为802亿元,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全国每3台装载机,就有1台装载机的钢圈来自临沂;全国每3台卡车,就有2台卡车的钢圈来自临沂。”蒙阴县国兴重工融链固链项目首创四枪埋弧焊焊接设备,将汽车轮辋冷滚技术用于工程机械钢圈生产,成为国内多家机械龙头企业独家供货商,市场占有率超过60%。
无独有偶,作为省内为数不多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高新区山东宝维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项目,已经取得了中国重汽、上汽大众的6亿元生产订单,近期又与比亚迪达成了5亿元的车身及底盘订单。
聚沙成塔、攥指成拳,抱拳取暖、集链成群,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项目建设的方向。
沂河新区沂蒙光谷光电(增材制造)产业基地项目,采用专业园区承载、合作方式多元、应用场景赋能等方式,目前入住企业13家,聚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高新区中科智联家居家电产业集群项目,首批入驻智能厨卫家居上下游企业24家、第二批30家,产品类别多达200余种,覆盖智能厨卫家居全产业链条,实现了“落地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郯城诗尼曼家装供应链项目,依托企业自身和本地产品链条优势,将门窗墙板、定制家居、智能卫浴等家装企业融入供应链体系,打造出“一站式装出一个家”新型商业合作模式。
科技向尖,动能向新
产业走向“高精尖”,企业奔向“专精特新”,工业经济才能向高而攀。本次观摩的项目,“产学研”特征非常明显,拥有自己研发团队或与高校院所合作的项目达41个、比去年多15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比去年多4家,其中有4家企业突破了“卡脖子”技术,打破了垄断、填补了空白。
生产设备世界“唯一”,生产工艺业内“唯一”,技术储备全国“唯一”……这是罗庄区山东镓数年产10万片氮化镓单晶衬底项目布局未来的底气。该项目是带土移植的“高精尖”项目,使用的设备和拥有的生产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临沭县科翰硅源新材料项目,开发产品400余种,是国内唯一、世界第二能生产高纯硅溶胶的企业;费县EB电子束核能产业化项目,建成国内首条EB纳米新材料智造生产线,其技术可与国外千亿级企业进行“分庭抗礼”。
30年如一日,深耕医药搪玻璃设备生产领域,实现了从学习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蝶变”,这就是罗庄区兰特年产1万台医药搪玻璃设备项目。该企业负责人赵新民是罗庄土生土长的“土专家”,从学徒时的一个搪瓷盆,到引进德国温德尔瓷釉配方,再到建立国内唯一一家瓷釉研发实验室,自主研发“核心1号”瓷釉配方、保温慢烧技术等41项专利,参与制定国家级搪玻璃行业标准,引领企业从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技术第一。这也成为本土企业发展的典范。
底色向绿,质量向上
持续推进循环经济,让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河东区中太时代年处理4万吨新能源车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循环利用项目抢先布局废旧锂电池拆解这一“蓝海”,占据了北方1/3的回收电池原材料市场。同时,拆解废旧锂电池的终端产品之一黑粉,又作为电池生产的原材料,提供给其他下游电池生产厂家,进行再次循环利用、再生产。临港区25万吨/年矿物油加氢精制项目对临沂及周边97%的废矿物油实现回收利用,形成废矿物油精深加工循环产业链,推动再生资源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当低空经济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无人机产业迅速成长壮大。“我们正在布局无人机产业链条,谋划商贸物流应用场景,延链补链产业生态。”中睿新能源科技公司作为无人机电池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在高倍率电池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一,在低温电池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二。在费县低空经济产业园无人机制造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一架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精准无误地将货物运输到指定位置。该项目是全市唯一的大型无人机制造项目,将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作为主攻方向,自主研发制造的航电系统、传感器等零部件,实现生产组装、检测整机生产。
观摩,是起点、是开始,是检阅、是激励。回望来时路,要把现场当课堂、把项目当教材、把典型当案例,力争“观”有所得、“行”有所益。展望新征程,全市上下同欲、风雨同舟,坚定力争中上游、跑好中长跑,变理念、换打法、改路数,向实而为、向高而攀、向质而兴,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裂变式增长、几何式增长,为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临报融媒记者 庞尊利 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