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总关情丨聚焦消费维权 需多部门协同“破题”

临沂日报 2025-02-13 阅读次数: 35871

在临沂客户端讯 随着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消费者维权意识也不断提升。数据显示,在“12345・临沂首发”2024年全年受理的诉求中,消费者维权类诉求达350145件,占比6.97%,同比增长2.17%,这些诉求主要分布在商品消费、网络消费以及服务消费三大领域。

去年12月份,外地某商贸公司经办人白先生求助“12345・临沂首发”。此前,其公司向临沂富弛锦贸易有限公司订购21184元的南孚电池,对方未按约发货,白先生协调退款无果。河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复:“经执法人员实地核查,该公司不在登记地址经营,预留电话无人接听。”记者随后联系公司法人,对方仅抛下一句“贸易业务在浙江,公司注册在临沂”后便匆匆挂断电话。经查询发现,这家公司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且正在申请简易注销。河东区九曲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表示:“按规定必须先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才可以办理注销手续。”

市民王先生同样遭遇维权困境。他向“12345・临沂首发”反映,之前通过微信商城在兰山区易波百货商店花费196元购买衣物,收货后发现实物与宣传严重不符,协商退货退款无果。经查证,记者发现该商店登记状态显示正常经营,可实地探访注册地址时却不见店铺踪影。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城一所回复:“现场未找到商户,注册地址为虚假,多次拨打电话无人接听,已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报行政审批部门。”

剖析上述消费维权难题,一个关键症结是商家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脱节,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无法有效联系商家,导致问题解决陷入僵局。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刘照华表示:“2023年以前,企业注册登记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查重心放在申报材料的形式合规上,这无疑留下了制度隐患。自2023年5月起,推行地址验证举措,全力填补这一漏洞,同时协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管力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曹丽霞补充道:“在日常巡查中,我们发现了虚假注册现象,发现后与行政审批部门、热线平台联动,依个案实际情况精准施策,清理整治违规行为。”

针对如何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注册,刘照华表示,行政审批部门要用好市场主体经营地址标准化这一“利器”,一旦完成审批,即刻将结果推送至市场监管部门,构建起紧密高效的审管协同机制,全方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在此基础上,联合多部门依据详实的调查结论,对问题进行科学分类处理,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还有一些涉及服务消费类诉求,商家将店铺进行转让或关闭,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服务后无法使用。刘女士向“12345・临沂首发”反映,自己此前在罗庄区大埠东社区西区沿街印象理发店充值,如今卡内尚有约150元余额未消费,店铺现已转让无法使用。理发店负责人表示:“接手的时候店铺已经换了好几个老板,最初的印象是理发店老板已经‘跑路’,钱都在他手里,根本联系不上。”

对此,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咏表示:“不法商家‘跑路’欺诈消费者,还是建议消费者走法律途径维权。同时经营者要诚信经营、消费者要理性消费。”薛咏还介绍,当前预付消费被列为专项深办事项,《临沂市预付消费卡管理条例》已先后通过市人大、省人大立法审议,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同时,已经搭建临沂市预付卡消费平台,督促经营者依规发卡、消费者按需持卡消费。下一步,商务部门将全方位推广预付卡消费平台,并联合多部门打击预付消费领域闭店跑路行为,筑牢消费维权防线。

消费者维权涉及诸多部门,情况错综复杂,可无论如何,不应由消费者“买单”,热线首发相关负责人表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处理疑难问题时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全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共同肩负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任,让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波

( 编辑: 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