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

临港经济开发区: 橡塑升级 纳米按下“智”造键

临沂日报 2025-07-14 阅读次数: 5259

在临沂客户端讯 一纳米有多小?相当于头发丝横截面直径的1/50000。

在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沂临港区)山东豪星的智能化车间里,这种肉眼无法辨识的纳米级水滑石颗粒,正带动临沂临港区橡塑产业完成一场技术升级。

走进智能化车间,全混流液膜反应器持续运转,依托企业自主研发的生产工艺,原本5微米的水滑石粒径被精控至500纳米以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山东豪星水滑石车间主任郇智翔说:“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农膜、纺织等高端领域,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前列。”

纳米精度的控制,带来了产品性能的质的飞跃。

山东豪星公司质量技术部研究员何江涛说:“这项工艺使得后续加工的橡胶产品热稳定性提升40%,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提升至95%以上。”

依托这一核心技术,企业并未止步于单一产品。企业构建起从原料精炼到终端应用的垂直产业链,同步建设了水滑石产品仓库、钙锌稳定剂等配套设施。通过全封闭管道与主车间无缝衔接,实现物料“秒级”输送,极大提升了效率。

近年来,企业创新动能持续迸发,先后成功申请3项发明专利,在特种水滑石应用领域开辟新赛道。更令人称道的是,山东豪星将“绿色基因”根植于全生产流程,构建起独特的资源闭环链条。

山东豪星董事长助理杜松说:“橡塑助剂项目生产当中会附产废酸,如果单独进行处理,一年大概会花费数千万元。而生产的水滑石副产碱,刚好可以用于中和废酸,实现达标排放,大幅降低了处理成本。”

这种循环模式的价值链还在不断延伸。

橡塑助剂副产的盐酸,摇身一变成为氯化石蜡的宝贵原料;氯化石蜡的副产酸性物质,无缝衔接聚合氯化铝的生产;聚合氯化铝的中间产物——铝盐溶液,精准回流至水滑石产线,完成关键一环;最终的水滑石,一身两任——既是高值终端产品,又是园区钙锌热稳定剂的原料。

“废”字消弭,“宝”链贯通,每一滴物料都找到归宿,每一次转化都创造价值。

如今,山东豪星在现有2万吨/年水滑石产能基础上正加紧进行后续建设。杜松描绘着发展蓝图:“预计到2026年,我们将实现5万吨/年的水滑石产能,加速抢占市场高地。整个橡塑助剂产业集群有望实现年产值26亿元、税收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

小颗粒撬动大变革,新链条孕育新动能。今天的临沂临港,以山东豪星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加速崛起,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制造发展势头强劲……各类特色产业园区不断攀高向“新”,产能持续扩张,集群效应不断放大,向着更高、更绿、更智能的产业未来坚实迈进。(丁凯凤)

( 频道编辑: 孙晓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