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2025年7月16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沂蒙同心桥”便民服务应用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孟令君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刘思波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
徐 飞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
孟令君(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近年来,临沂市公安局深入贯彻“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机制,将深化警民联防,构建群防群治社会治理新局面作为智慧公安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依托创新研究院大模型算力和基础管控中心平台优势,搭建了沂蒙“同心桥”微信应用程序。下面,我介绍一下沂蒙“同心桥”应用情况:
一、简化线索上报流程
沂蒙“同心桥”移动端搭建在“临沂公安”微信公众号的便民服务模块中,通过“手机号码+验证码”的方式注册登录。完成登录后,用户可以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行政案件违法犯罪线索,像发朋友圈一样通过分享位置,发布文字内容,上传图片、语音、视频等操作进行上报。上报信息实时跨越安全边界进入公安信息网,通过大模型智能分析和基础管控中心平台指令通道第一时间推送到责任警种和辖区进行办理。
在这里重点向大家说明一下,由于涉及群众工作生活的紧急报警求助、举报、投诉和咨询等事项,已经由110、122、12389、12345等平台受理,沂蒙“同心桥”不再重复受理。
二、重构警民协作生态
沂蒙“同心桥”作为公安机关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警民联防升级版的重要探索,着重打通了公安机关和广大群众沟通中的2大堵点:一方面沂蒙“同心桥”搭建在微信公众号上,广大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上报掌握的线索,不用考虑警种和管辖的问题,解决了不知道上报给谁的问题;另一方面,沂蒙“同心桥”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体系,群众提交时自动隐匿身份,从源头保障群众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解决了广大群众害怕被打击报复不敢提供线索的问题。
三、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沂蒙“同心桥”研发完成后,市公安局面向部分派出所进行了试点,逐步建立起线索“上报-分流-推送-办理-反馈”的完整闭环,任务流转的过程中,市局责任警种对任务办理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问效,确保了业务办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我们结合试点运行过程中用户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坚持极简风格,去除操作页面的复杂元素,确保操作简单、便捷,提升用户体验感。
答记者问
1
齐鲁晚报记者提问:请问广大市民要如何注册登录沂蒙“同心桥”,上报问题线索后,任务是如何流转的呢?
刘思波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
沂蒙“同心桥”部署在“临沂公安”的微信公众号上,大家可以在“临沂公安”微信公众号的便民服务栏目中找到沂蒙“同心桥”的登录入口,并通过“手机号+验证码”的方式进行登录。首先,大家在微信中搜索“临沂公安”,找到临沂市公安局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屏幕下方找到便民服务栏,在这里可以点击进入沂蒙“同心桥”应用。进入登录界面后,用户需要通过“手机号码+验证码”的方式登录。进入沂蒙“同心桥”后,用户可以在问题上报栏中上报相关问题线索。点击问题上报后会弹出提示框,在对沂蒙“同心桥”受理的线索类型作出解释。为了便于公安机关准确、高效开展线索核查,我们将事发地址和问题描述设置为了必填项。事发地址既可以定位到用户的实时位置,也可以手动输入上报线索所在的具体位置。此外,为方便群众便捷、完整的上报线索,系统同步支持上传图片、语音、视频等内容,最后选择是否需要反馈,对于需要反馈的线索,公安机关会按照办理流程进行电话反馈。在最下方点击保存后,用户上报内容就会自动上传至市局本地化部署的大模型进行分流,再通过基础管控中心平台的指令通道,以任务标准件的形式下发到相关警种进行办理。
2
鲁网记者提问:当接到群众反映“银行卡被保护性止付”问题,公安机关是如何处理的?
徐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
银行卡保护性止付是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紧急高危预警对象所采取的临时性保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群众损失。
群众通过沂蒙“同心桥”反映“银行卡被保护性止付”问题后,问题会自动分流至刑侦支队,反诈部门将会第一时间核查银行卡被保护性止付的原因,并推送所属辖区进行办理。对经核实,反映问题的群众已被公安机关成功劝阻唤醒,排除被骗风险的,公安机关将会同金融机构及时解除临时性保护措施,并将办理情况向群众反馈。对于经核实,群众被诈骗分子洗脑较深,有继续被骗风险的,公安机关会本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做好劝阻和唤醒工作。市局刑侦支队将对问题办理情况全程跟踪,督促责任单位高效、规范办理,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在此,警方也提醒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当您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时,可及时拨打96110反诈预警劝阻专线进行咨询。
来源:临沂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