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接兵干部讲,‘临沭的兵真不错,个个都可以当条件兵’。”9月20日,临沭县人武部上校部长孙军涛在“临沭县61年为军向战送好兵”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骄傲地说,临沭征兵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为军送好兵、为战点精兵”。从临沭走出去的兵,底子好、干劲足,人人争当训练尖子、个个都想建功军营,形成了“临沭好兵”品牌效应。
孙军涛说,在临沭任职两年的实践,让他对临沭连续61年输送高质量兵员的使命担当、责任坚守,有了更深的感悟。
——紧贴需求,发动最合适的人。临沭县人武部一直延续着一个传统:每年都会派人到新训机构、驻军单位召开座谈会,组织退役老兵召开恳谈会,会同接兵干部召开交流会,围绕好兵的标准,深入了解部队对兵员素质的需求,把住兵员发动的重点。
2015年,他们牵头研发了“精准征兵大数据辅助系统”,对适龄青年分类建档,精准掌握辖区内兵员潜力。每年征兵季,依托系统数据,精准推送征兵信息,按图索骥上门面对面宣传发动,将过去的“漫天撒网”变成现在的“精准定位”。
大学毕业生、高级技工等一直是部队紧缺人才,但临沭辖区无高校、在外务工和上学青年多,征集高质量兵员难度较大。对此,他们坚持一人一策做工作,形成“锁定—发动—反馈—跟进”的宣传动员闭合回路。在县人武部荣誉室摆放的一摞征兵日志,清楚记录着归建26年来,历任部领导在辖区外发动重点对象的行程,17位部长、政委先后到11个省市累计动员300余人。
——聚焦实战,遴选最壮实的苗。打仗是硬碰硬,选兵就得实打实。临沭县人武部坚持用战斗力标准量长短、按实战要求定优劣,为“好苗子”立起“兵样子”,努力缩短部队培养期和战斗力生成期。
去年有个青年体检时,精索静脉曲张为2.7毫米,正好处在合格临界点上。考虑到如果到湿热气候环境的部队服役,临界值2.7毫米会加重到2.8毫米以上,不再适合高强度训练。县人武部研究决定,“为战点兵”就要立起“向战从严”的标准,决不能把这0.1毫米的隐患留给部队。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人感慨道:“在临沭想当兵,差一丝一毫也不行。”
好兵谁都想要,但好苗却并非时时能有。上世纪80年代初,临沭县人武部就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级中学,建起国防预备班和国防教育示范校,每年精选近200名国防后备生,分批组织适应性训练,让优质青年提前进入征兵视野。仅临沭职业中专自1982年定为兵员储备基地以来,先后有8500余名青年学子参训受训,成为征集高质量兵员的重要来源。
没有“三堂会审”的严苛,哪有用兵单位的认可。据统计,临沭兵65%以上选晋为军士,1800多人立功受奖,1600多人成长为军官,上校以上军官381人,其中将军15人。
——瞄准岗位,匹配最适合的兵。今年春季定兵时,文质彬彬的大学毕业生王皓宇初定到特战旅,而从小习武的职专生凌城则定成了坦克兵。发现这一情况后,他们依据岗位要求和个体意愿,及时提出将两人对调的方案,把最适合的人放到了最合适的岗位。
岗位就是战位,人岗匹配才能发挥最强战力。上世纪90年代,临沭就出台了引导高学历青年参军入伍的暂行规定,之后又制定征集高质量兵员的10余份文件,创新形成精准定兵“四步法”,即精准定需求,汇总当季兵员需求,形成供需一张表、对接一张图、选送一名册;精准定比重,依据高原海岛、技术岗位、特种勤务等对兵员素质的不同需求设立不同权重;精准定方向,区分通用、特殊两大类,对应不同岗位数质量需求择优对口匹配;精准定对象,依据岗位要求和个体意愿特事特议、一人一议作出微调,让预定兵员的入伍方向更加精准。
好钢用不到刀刃上就是浪费,好兵放不到合适岗位上就是损失。这些年,临沭县人武部紧盯部队战位岗位选兵送兵,量体裁衣、用人所长,助力兵苗跑步进入战位,真正让今天送出的“好苗子”成为明天能打胜仗的“刀尖子”。
临报融媒记者 孙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