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沂蒙兵丨让军人军属拥有尊崇和荣光

临报融媒 2022-09-24 阅读次数: 5328

“我的爷爷是个老八路,从小我就向往成为一名军人,一直觉得军装是最靓丽的颜色。”“临沭县61年为军向战送好兵”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临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杨进美说,虽然没能如愿走进军营,但从事着服务军人军属的工作,让他们拥有尊崇和荣光,她的内心依然充满圆梦般的喜悦。

这些年,临沭县始终把军人当亲人、把爱军当事业,从入伍到退伍、从军人到军属,全方位体现社会尊崇,激励更多优秀儿女参军报国、建功军旅。

一个是事业编制,一个是参军名额,2020年研究生毕业通过教师招考被录用的臧天天遇到了两难问题:好不容易考上编制,丢了实在可惜;参军是儿时梦想,放弃又心有不甘。纠结关头,时任县委书记刘飞果断拍板,县委研究决定打破先例,让臧天天带编入伍。在欢送大会上,作为全县首个研究生新兵,臧天天大声表态:“请放心,我绝不给咱家乡人丢脸!”

“全力支持好男儿去当兵”,临沭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国家出台标准前,县里就明确规定大学生入伍优待金补偿标准最高增发50%,并拿出事业单位15%的年度指标定向招聘退役士兵。为表达对军人的尊崇,全县常态开展“五个仪式”:欢送欢迎仪式,军地领导现场致祝词、戴红花;荣誉送达仪式,敲锣打鼓报喜讯,挂光荣牌;走访慰问仪式,现地看望、当面解难;上门惠兵仪式,给激励、送福利、搞保障;忠魂荣归仪式,高规格追悼、高礼遇安葬,使忠魂得以安息。

穿上戎装,尽享荣光;家有军人,全家风光。尊崇氛围和政策红利同向发力,产生强大辐射效应。店头镇村民张连开宁肯自己多受累,也要把两个儿子送去参军。2006年她又想将第三个儿子送去当兵时,邻居纷纷劝阻:“把小儿子留在身边吧,家里也好有个照应。”张连开却态度坚决:“好男儿就要去当兵,咱临沭人都认这个理儿!”

优厚保障让军人军属安心履职。杨进美清楚地记得,2021年春节刚过,一封来自某边防部队的感谢信寄到她手中。信中,现役军人胡陈宝说:“父亲从高处跌落摔断腰椎,丧失劳动能力,母亲没有收入,是你们第一时间送上救助金,帮我家渡过了难关。现在,我在零下40度的高原站岗执勤,内心却是暖暖的。”

杨进美说,让军属多一份安稳、让军人少一份牵挂,就能为征兵增一份助力。临沭县在全国率先成立拥军促进会和网格志愿服务队,出台军人军属优待目录落实责任清单,建立现役官兵家庭定期走访帮扶等机制,统筹专项资金解决特困军人军属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对烈属和遗属实施生活生产兜底保障。“优先优待”第一时间落实,“权益保障”第一时间对接,“困难救助”第一时间跟进,军人军属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尊崇和厚爱。

优质服务让退役军人有位有为。县委书记张雷曾讲过这么一句话,“临沭的兵送出去都是好铁,回来都是好钢,是建设家乡的栋梁。”县里始终把退役军人当财富,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努力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好环境。

对意向安置的退役军人,实行干部转业职级待遇不降对等安排,士兵多岗意向选择岗位,定期选拔优秀退役军人充实到基层。据统计,自兵役制度改革以来,全县村居“两委”班子中“兵委员”达1400余人,其中“兵支书”就有306人。对意向创业的退役军人,在县和乡镇街道建成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专门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为他们提供创业贴息贷款,实行“两免四优先”优惠举措。

2016年以来,临沭县累计举办各类就业推介活动近400次,先后有120人创办企业,涌现出“柳编大王”邱丙胜、军创企业家滕善华等一大批退役军人创业带头人。

实践证明,“一万条征兵口号,不如把一个退役军人的后路解决好”,“出口”畅通了,征兵“入口”的活水就能源源不断,这是临沭征兵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好兵竞涌的一个重要支撑。

临报融媒记者 孙锐

( 编辑: 徐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