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丨杨清春:科技赋能助蔬菜产业发展“加速度”

临报融媒 2022-10-09 阅读次数: 5710

他创办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业农村部蔬菜标准园,积极引进院士工作站入驻,自主研发三温两防控蔬菜大棚,申请3项发明专利,创新“一体两翼”构架的经营体制和服务机制,被称为“清春模式”,从而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他就是兰山区绿色蔬菜协会会长、临沂清春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清春。

杨清春是兰山区李官镇三官庄村人。2005年,杨清春已有30亩蔬菜大棚,2008年2月,杨清春带动7户村民成立了临沂清春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本村及周边村民一起种植大棚蔬菜。

大棚刚起步时,缺资金,没技术,愁销路。对此,杨清春创新性地提出了“零首付、一免费、两统分、三共享”的发展模式,即:“农民无需筹备农资和资金,零首付协议入社”“科技零距离全程免费服务”“统一建高标准大棚,分户承包管理;统一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分类(品种)实施”“农资包购、产品包销、账务包管”。

“老百姓过来租棚,不用带资金;苗子、地膜都是团购,合作社统一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最后扣除棚钱、农资费用,就是农民的利润。”杨清春说。

在创业过程中,杨清春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传统的日光温室存在病害多发、保温性差、蔬菜质量较差等弊端。要做大做强产业,掌握技术才是硬道理。杨清春深入调研,多次赴寿光、兰陵等地学习经验。聘请的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现场实验,对合作社的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

2017年,杨清春联合兰山区5家合作社成立兰山区绿色蔬菜协会,聚焦大棚种植的节本增效,开始跑出科技兴农“加速度”。

杨清春和专家团队不断探索,自主研发三温两防控蔬菜大棚,配施三温两防控蔬菜大棚八大集成技术,申请3项相关发明专利,其中,设计研发的三温两防控蔬菜大棚及建造技术,将过去病虫防控的农艺防控创新为设施防控,实现防虫网、地膜等全覆盖,彻底颠覆了过去传统药物病虫害防治的手段和思维模式。

在科技的支撑下,合作社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蔬菜标准示范园、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山东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等称号,“清春”蔬菜被评为沂蒙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

为传统种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杨清春成立了临沂高蛋白植物研究院,注册了“龙湾都市”“都市农业”等5项商标,合作社已与南京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杨清春专注科技的态度和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青睐。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决定在清春蔬菜基地建立院士工作站,这是兰山区第一家院士工作站入驻的合作社。

以合作社和协会为平台,杨清春推动了当地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增强了蔬菜产业扶贫“造血”功能,带动当地菜农走上富裕之路。目前,基地规模已发展到2000余亩,社员110人,示范带动周边1.6万亩蔬菜安全高效产业发展,1.2万名农民劳动致富。

未来,在杨清春的带领下,临沂清春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以科研平台和市场平台为“两翼”,进一步大胆创新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种植模式,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快速向智慧化、绿色化方向转型,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临报融媒记者 朱剑锋 范彩霞 通讯员 孙磊 孟庆六

( 编辑: 吕金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