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点燃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临报融媒 2022-12-14 阅读次数: 5919

编者按:历经50年的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临工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企业、省市重点企业集团。在临工建厂5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展现临工的创业史、改革史、奋斗史、发展史,临报融媒自今日起,陆续刊发临工建厂50周年发展纪实系列报道。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在历史的长河中,50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对于一个企业,50年却是从蹒跚学步到风华正茂最为珍贵的时光。50年间,一个个呕心沥血的创业故事、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发展画面、一项项凝聚汗水的创新成果……共同交织成了临工发展成长的华美史诗。

资料图片

精神凝聚力量,信念缔造未来。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伟大精神的引领和激励。历经50年的披荆斩棘,临工在迈入世界工程机械强者之林的同时,也在不断传承和践行着伟大沂蒙精神。根植在骨子中的红色基因,让一代又一代临工人奋进不止,把沂蒙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落脚于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并不断淬炼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优异成绩。

沂蒙精神体现在一个个呕心沥血的创业故事中。从一个荒沙滩上“零起点”的机械厂,成长为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17位、“世界工程机械50强”,靠的是什么?是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不懈奋斗,更是骨子里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精神基因。诞生于沂蒙红色热土,沂蒙精神之于临工,是“根”与“魂”,早已深深融入临工的血脉之中。翻阅临工50年恢弘历史画卷,从“一部电话机”到“半跨车间”,从“鏖战七天七夜”到“小算盘大盘算”,从“借钱发工资”到无数个“第一台”……循着50年的临工足迹,每一个故事里,都见证着临工人栉风沐雨的艰辛历程,承载着无数临工人不屈奋进的精神。面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个个险滩礁石、大风急浪,临工拒绝“躺平”、迎难而上,用沂蒙精神点燃创新发展引擎,不断书写“枝繁叶茂源于根深”的精彩篇章。

资料图片

沂蒙精神展现在一幕幕动人心魄的画面片段中。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写下历史的华章。临工在中国壮阔的改革大潮中与时代共进,踏着沂蒙老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鼓点勠力向前,用出色的答卷在临沂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临工印记。1972年,金雀山下、沂河岸边的荒沙滩上,临工挖下了建厂第一锨土;1977年,临工历史上第一台装载机——Z450成功下线,老一代临工人欢呼雀跃、热泪盈眶;1987年,临工人敢为人先,大胆尝试,积极投身经济体制改革时代大潮;2012年,临工加快战略转型,开启企业集团化运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2018年起,临工启动“红色情”精准扶贫行动,帮助大凉山、延安、井冈山、遵义等老区贫困群众实现技能脱贫、产业脱贫……在奔涌的历史长河中,那一帧帧时光胶片机中生动的画面,共同串起临工50年不凡历程的壮丽图景,清晰勾勒出临工深沉厚重、薪火相传的创业初心和报国誓言,让人热血沸腾,回味绵长。

沂蒙精神呈现在一项项凝聚汗水的创新成果中。每一朵鲜花,都离不开心血和汗水的浇灌;每一次成功,都需要无数次失败的历练。从荒沙滩起步,于改革中探索,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临工人不畏艰难、创新拼搏。缺少技术,就到外地学习“取经”;设备落后,就想办法改进加工工艺……凭着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战天斗地的实干精神,临工人克服重重困难,第一台C41—400空气锤、第一台Z450装载机、第一台ZL40轮式装载机、第一台ZL50装载机、第一台宽体矿车……从生产液压刨床开始,临工主导产品逐步发展到涵盖铲运机械、挖掘机械、道路机械、矿山机械、高空作业机械、工业智能装备六大系列主机产品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为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斗转星移,荣耀无双。市长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全国质量奖、亚洲质量卓越奖、欧洲质量奖……临工步履稳健,最终成功攀登上全球质量之巅,成为国内首家荣获世界三大质量奖之一的工程机械企业。矿车全球销量第一;装载机产品国内销量第一、出口量第一;中国三大工程机械出口商之一……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同台竞技中,临工产品覆盖全球六大洲,为186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工程施工综合解决方案,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重要力量。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伟大的沂蒙精神,巍然屹立在临工50年的风雨历程中,昂然矗立在临工50年的躬耕践行中。50年来,临工人不惧滚滚洪流,劈波斩浪,闯过激流险滩,用智慧与汗水、拼搏与奉献,铸就了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谱写了新时代传承践行沂蒙精神的壮丽诗篇,奏响了新时代弘扬光大沂蒙精神的恢弘乐章!

临报融媒记者 刘承真 张纪珍 通讯员 崔元乐

( 编辑: 李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