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是指从智力到思考能力的一种“特性、特征”。
互联网、社交软件、视频制作门槛下降带来的创作泛滥、随意化、浏览式阅读、碎片化、强刺激信息、爬虫技术等汹涌而来后,浅薄化,正在成为许多人的灾难源。
反浅薄,也就成了重要能力?
酣亲们如何反浅薄?
背景:
美国畅销书《浅薄》
作者:尼古拉斯·卡尔,这本书在美国的上市时间是2010年的6月15日,刚一上市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迅速登上亚马逊和《纽约时报》的畅销榜。
这本书的前言上描述,20世纪之前都是文字垄断,文字垄断形成了人类的精、深、细的条理系统化闭环思维,所以在纸质印刷的文字阅读时代,地球上的科学家哲学家辈出。我们看一下,不管是中国的两千年前,还是欧洲的两千年前,在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没有抖音、没有短视频的时代,大师最多。
从20世纪开始,我们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达了,电子、传媒、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的出现,打破了文字垄断,但人类的这种大师级的人物就越来越少了,所以作者尼古拉斯·卡尔告诉我们说,互联网敲碎了深刻,并把人类拖向了一个境地,就叫浅薄。
我们先要厘清一个概念,什么叫深刻?什么叫浅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所谓深刻,就是在讨论在100年的时间之外、10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外,什么是正确的问题,这就叫深刻;只讨论在5分钟之后、50米之外,什么是正确的,这就叫浅薄。
所以,从浅薄到深刻的变化,是从碎片化、经验化的思维转向整体性、理性化的思维开始的,反之,从深刻到浅薄的变化,就是从整体性理性的思维开始转向碎片化。
简单的说,16个字,浅薄与深刻,一个看浅,一个看深;一个看短,一个看长。这就是浅薄和深刻的区别。
但我必须说明的是,大家千万不要有心理压力,认为浅薄是骂人的话。浅薄不是对谁的批评。我今天说的浅薄是物理性浅薄,它是一个中性词,与鄙视无关。
尼古拉斯·卡尔在这本书里面说的浅薄,也不是对谁的批评,而是一类人的一种特性、特征、性质。所以这句话大家请带着科学的意识去听。
我们先说一下浅薄的反义词,大家说浅薄的反义词就是深刻,对的,深刻和深厚就是浅薄的反义词。把这个话题从尼古拉斯·卡尔拉回国内,拉回我们身边。现在很多公司的年纪大的人,高层说年轻人、基层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怎么总是轻飘飘的?”因为浅薄,又浅又薄,当然没有重量。
浅,就是肤浅,肤浅就是指人的学识、修养以及社会风气的轻浮;薄是减慢、轻慢、轻微,然后特别容易自满、自傲、自以为是,这就叫薄。
所以我跟一些经济学家,包括互联网企业的大老板们交流过,今天在管理上你们认为最大的难事儿是什么?他们想了想说最大的难事儿就是让年轻人承认自己浅薄,因为浅薄的人最难认同的就是他自己浅薄。
所以,美国的互联网在发展到2010年的时候,尼古拉斯·卡尔写的《浅薄》横空出世,告诉大家互联网如何毒害了我们的大脑。
为什么互联网会让我们变得浅薄,为什么互联网会让大多数的年轻人和很多把持不住自我,在网络上迷失自己?这本书给出了四大观点。
01 用进废退
用进废退是什么意思?用进废退就是人体的大脑、人体的器官都有一个特点,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
为什么盲人的耳朵更灵敏,因为他看不见东西,他要使劲用耳朵,耳朵就灵敏。如果你不使用它,就会退化,这就叫用进废退。
互联网让我们接收信息,接收娱乐,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我们把自己的内容、时间都交给了它,就形成了路径依赖,所以用进废退,它废除了阅读,废除了社交,甚至废除了亲情,所以我们大脑的这些能力就退化了。
我们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它需要多线思维,人类需要大脑进行丰富的活动,丰富的体验,丰富的思考类型,丰富的觉知类型。因为互联网的高度侵略性,消灭了经典纸质书的阅读,让我们连报纸也不看、书也不看、电视也不看,让我们的大脑只进行一种信息的接收和回馈,习惯了一种路径依赖。
这种路径依赖就是只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只通过互联网获得娱乐,把所有的时间尽可能多的投入到互联网,甚至连夫妻交流、上下级交流,连办公室里每人都在抱着手机进行互联网交流,而没有情感交流、知识交流、文字交流,无情地冷漠地盯着屏幕,这个行为成为今天人类最大的路径依赖。互联网就把其他无用的神经回路给你剪掉了,因此我们大脑的可塑性被抑制了,就不会全面发展了。
那么互联网时代四大杀手是什么?信息碎片化、浏览式阅读、毒品式信息、爬虫技术。
这四大杀手正在僵化你的大脑可塑性,正在僵化你的大脑多元性,让你的海马体缩小,让你的神经回路被剪断, 它让你的脑神经触突特别单一,特别平滑,压根儿没有丰富而立体的表面,只依赖一个互联网填充所有的生活,也因此丧失了你的灵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就再也不是一个深刻的人。
你知道的东西都是大家都知道的,全世界人看上去见多识广,其实全部都浅薄无比,你失去了深刻的能力。所以我说的浅薄不是一个批评,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对你的大脑思维习惯和大脑结构、生理结构的高度总结和体验。
02 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又“塑造”了我们
简单地说,我们人类是全世界的动物中最痴迷于制造工具的物种,我们也借助工具PK掉了所有其他的物种,没有工具,我们战胜不了狮子、老虎、猴子、大象,所以我们借助工具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我们因为发明了汽车,所以解放了双脚,但是我们也废掉了自己的运动能力;我们发明了各种镜片儿,解放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眼睛可以看到无限远、无限小,但是我们关注不了周围的变化。所以,人类不断发明工具,但是这些工具的使用,又不断地泯灭我们先天的能力,这就叫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又“塑造”了我们。
工具是怎么塑造我们的?因为我们和工具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双向的,在技术成为我们自身的外延时,我们也成了技术的外延。所有工具在开创种种可能性的时候也会带来诸多的限制,因此工具用得越多,工具、形式、功能对我们本身影响越大。我们的工具增强了,人体的那个部分就会退化,就会麻木,这是互联网让我们变浅薄的另一个原因,因为互联网就是我们今天使用最多的工具。
很多过去用文字写作、用笔写作的人,现在改成用电脑写作,文章就越写越长,人类发明了电脑,让写字变得方便,因为电脑有联想输入,经常会把你不想打的字替你联想出来,而且电脑打字比较快,仿佛你下一个字要打什么,它一下子就知道了。因此让我们文章越写越长,越写越长。因为复制粘贴这个工具,让人类不用亲自创作就可以把伟大的经典变成自己的,所以他牺牲掉了对伟大经典学习的过程。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GPS导航,我们今天开车的人谁能离开导航,导航是我们的工具,GPS是我们的工具。但是,有一个游客在海外旅游的时候,就根据导航把车一直开到了海里,记者问他,你为什么会把车开到海里?这个司机说,是因为我对导航的依赖,让我离开了导航就不知道该怎么走,所以坚定的相信导航,哪怕我看到了我要去的地方就在我的眼前,我还是不敢不按照导航走,城市太复杂了,我离不开这个工具。
所以说人类伟大的第六感、第一印象,还有运算能力、思考能力,还有情感的冲动以及道德的自我觉知都在萎缩。我们没有了独立思维、独立思考、道德精神,我们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互联网,所以互联网让我们变浅薄了,我们被互联网塑造了,就是这个意思。
03 互联网阅读塑造了人类的“碎片脑”
纸媒阅读和互联网阅读塑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大脑,一个叫“深刻脑”,一个叫“碎片脑”。
人类正是因为有了纸张加文字,才产生了孔子,产生了孟子,产生了费尔巴哈,产生了黑格尔,产生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以纸加文字带来了人类的“深刻脑”,3000年以来的深刻思维,根本原因就是文字价值,如果没有文字和纸媒,是没有这么多大师的。
但是互联网来了之后,因为路径的依赖,因为工具的依赖,现在的人类越来越浅薄,人类长了另外一种脑,叫“碎片脑”。
简单的说,就是纸质印刷品的阅读,塑造出了深刻脑的深度思考型的大脑,它的特点就是深度阅读、深度思考、沉浸式阅读、寂静式阅读,它产生了深邃的对话,同时让人类具备了一心一意、全神贯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精神,逻辑推理都是这么产生的。
而互联网的传播塑造出了浅薄型的碎片大脑,它的特点就是浅浏览,快浏览,不停地浏览,不停地换内容,不停地换主题,快速地切换,到处留脚印,碎片式的思维、现象式的思维,多任务并行,多窗口运行,几个APP都开着,无法深入也无法深刻。
因此,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的思维变成了这种协调并行式的非线性思维。所以,互联网虽然集合了交互性、超链接、可检索、多媒体这些优点,带来了不胜枚举的好处,但是它也挤压了其他的媒体,其他媒体的信息接收回路全都被它给打垮削弱了。
因此,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拓展,其他媒体纷纷退缩,人的浅薄就是这样发生的。我们正在抛弃孤独宁静,正在抛弃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的智力系统,而这种智力规范正是书籍所赋予我们文字,所赋予我们最伟大的素养。我们正在颠覆图书好不容易缔造出来的深阅读、独处阅读的氛围和神经系统,而把自己的精神、心灵、思想、灵魂、智慧都交给了一个毫无主动思维的大脑成长系统和神经生长系统。
所以尼古拉斯·卡尔说,从纸面阅读到屏幕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也深刻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因此,我们的大脑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在空前萎缩,而它通向人类最伟大的基因,就是自然的灵性和自己的智性。
在未来,深刻将等于成功、富裕和卓越,浅薄将等于平庸。深刻者必将成为精英和世界的统治者、秩序的建立者,浅薄者必将成为白丁,因为大多数人摆脱不了互联网对自己的勾引。
04 你到底要做主人,还是做奴隶?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给整体带来巨大的福利,可问题是这个整体的福利跟大多数人越来越没有关系,因此互联网塑造浅薄型大脑,它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你自己得要有一个价值观的判断。所以作为一个个体,你是愿意成为技术红利造福的少数人,还是愿意把自己变成新的技术奴隶?
如果你想做享受福利的少部分人,你就要用主人的姿态去迎接新技术。
如果你每天乐此不疲地刷抖音刷短视频,带来的是你大脑思考的暂停和运动的暂停,你享受抖音带来的短暂快感,就算你在抖音上没有向任何商家买过东西,你也已经被影响了。因为你的注意力被干扰了,你成了他的粉丝,你就是他的商品,你不要问他卖什么商品,你就是商品本身,商家圈了几十万的粉丝,拉个广告商赞助,他就赚钱了。
这个商业模式非常简单,用免费、精彩、好玩儿、有趣、让人上瘾的东西圈人头,人头就是他的产品,然后只要他的流量够、粉丝够,再把注意力打包卖给商家。这就是互联网短视频的盈利模式,那么你是大多数人,还是少数人呢?
我们身边的浅薄化有哪些?
01 不知道
就是自己不知道,很多事情不知道,也不是真的知道,这就叫不知道,但是比不知道更可怕的是他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02 空心人
没有精神,没有思考,没有自己的道德观念,谈的话都是人云亦云,跟大多数人一样,讲的段子,开的玩笑,甚至口头禅都跟大多数人一样,看似见多识广,实际空空如也,心里面什么都没有。
03 乱放彩虹屁
简单地说,就是伟大的话根本都不懂,但是他就敢转发,伟大的经典他根本就没读过,他也敢转发,因为他的成本不需要理解,他只需要转发,所以他可以用各种伟大的东西,自己一无所知的东西拿来随便儿包装自己,这个就叫乱放彩虹屁。
如何反浅薄?
01 承认浅薄
一定要承认浅薄,一定要站在高处看自己。怎么承认浅薄?一定要对自己做一个测试,做一个频率、时间、数量占比的测试。
要问自己的纸质阅读时间有多长?问自己的专注阅读时间有多长?问自己的亲笔写作时间有多长?与身边的朋友对比浅薄程度差距有多大?你把这几个数据列出来,你就知道你是不是一个浅薄的人了。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没有读纸质书的习惯,没有深度阅读的习惯,没有写作的习惯,那你一定是个浅薄的人,因为你身边近处的朋友都是浅薄的人,这叫承认浅薄。
02 测量浅薄
怎么测量浅薄?你的独处时间有多长,你的喧闹时间有多长,一定要算算。
今天人类很多最蠢的人就是从来不独处,从来不寂寞。你知道,没有什么比独处和寂寞,更能够让人变得深刻的。
大多数人是离不开人群的,要么就是卡拉OK,要么就吃喝,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智慧、美丽的艺术啥都没有,这样有什么价值?他们已经把自己的人生放在了最危险的轨道上,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一点儿独处的时间都没有,没有孤独,没有寂寞,人生就没有思索,没有反思,没有酝酿,没有沉淀。
03 削减浅薄
浅薄立刻变成深刻,是不可能的,只能先慢慢削减,怎么能削减浅薄?立刻停止被动认知。
互联网所带来的被动认知,就是你不想看,它来了,你无意也不知道看什么,它也来了。
被动认知是一种你被介入的状态,你的大脑被他侵略攻击了,削减浅薄的方式就是停止被动认知,降低被动介入,开始主动认知,开始把你的行为规范改变。改变成什么样?思考单点问题,聚焦一个问题,找到这个聚焦点之后,向下深挖,这才能增加你的深刻感。
04 为深刻做准备
如何为深刻做准备?接近深刻的人,敬畏深刻的结果。还要做到见微思著,见微知著,见贤思齐。
学任何东西都要先向身边的人学习,最好的学习、最简单的学习是模仿。什么叫模仿?把你身边深刻的人找到,把他们的点点滴滴的小习惯学到。
过年这几天,我每天六个小时在准备FFC,我又了解了一下玄总,玄总每次过年都有一件事儿,就是一定要找几本儿纸质书,而且不是零散的,不是江湖野史传闻小说,而是关于组织、管理的书籍,借一个春节读完一类的书,把这一类的书提炼变成自己的智慧和头脑,所以你过了个春节增加了十斤体重,人家过一个春节增加了一门智慧,那个深刻程度能一样吗?
05 强制一种深刻模型
什么叫强制深刻模型?首先强制单一目标,目标不要那么多,心不要那么花。其次,强制阅读纸质书;第三,强制写作;第四,强制自己去演讲。
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别人,掌握一门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亲自讲给别人听。讲给一个人,不如讲给很多人,我的FFC要讲给几千人、上万人,要在网上留很长时间,所以我必须要认真准备,我准备的过程才是我学习的过程。
另外,纸质书的阅读,跟文字形成的符号图像的回馈,会产生一种新的思考模式、记忆模式、认知模式和信息接收模式,所以大脑的神经触图无限发达,想做一个深刻的人,一定要对自己有规矩,给自己树立这种深刻模型。
最后,互联网并不像我说的这么可怕。你会用互联网,互联网给你带来的不仅不是浅薄,而是认知盈余;你不会用互联网,你就会变得浅薄。所以工具没有对错,但是越先进的工具对人的要求越高,你不要在这个工具越来越先进的世界上变成一个越来越落后的人。
今天很多人,如果你能一个小时把一个道理讲清楚,把一本书解读给别人,什么时候你有了这个本事,你会变得深刻很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酣客临沂分社
地址:五洲华府· 天著北沿街4号楼101
电话:400-053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