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

沂河·民俗丨蒙山剪纸艺术

临报融媒 2023-02-13 阅读次数: 14338

蒙山剪纸是蒙山地区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蒙山剪纸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受到民众的欢迎。蒙山剪纸艺术不仅表现了蒙山群众的审美爱好,也蕴含着蒙山地区深层的社会、习俗、文化特色,从古至今都是蒙山地区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线。概括地说,蒙山地区的剪纸艺术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总结其特点:工具简便易行,题材形式多样,构图精美独到,全部手工制作。

1、

工具简便易行,表现为剪纸的工具主要是剪刀、刻刀和凿子、蜡盘、磨石等。

剪刀是剪纸的主要工具,在市场上挑选那些轻巧尖细、松紧适度、尖齐刃快的就十分适宜。用于裁剪衣料的普通剪刀,在蒙山地区农村妇女、姑娘们手中左旋右转,片刻工夫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刻刀也是刻纸的主要工具,辅以蜡盘或三合板及各种五颜六色的纸张。

单色剪纸一般选用普通大红纸,或经染色后的宣纸,效果大方、喜庆,剪出的成品传统味道浓,每次可刻多张。彩色剪纸一般采用单宣或粉连纸。另外,裱成后的绢也是一种很好的剪纸材料,用单宣托裱后更为好刻。用两块粗细不同的磨石,一边刻,一边磨刻刀,始终保持刀锋的锐利,十分便利。

蒙山剪纸在我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单就剪纸工具而言,剪纸时剪刀、刻刀、凿子并用,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剪纸。由于引入凿子和刻刀,原来剪刀不能胜任的细小镂刻被大量地运用,使得剪纸构图更加精细,剪纸画幅更大(如果只用剪刀,大多局限于30厘米以内的纸张)。这种新创的剪纸风格使得蒙山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所独有的审美功能,也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

在蒙山地区从事剪纸的手工艺人并非清一色的女子,劳作也并非农闲时分的女红之巧,而是谋业之思,等同于石雕等手工业行当。庞大的需求市场由职业艺人从事,因而蒙山剪纸创作设计者、加工生产者主要是男子。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尽可以凭借他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

2、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等。从剪纸艺术的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蒙山地区劳动人民那种朴实、纯真的风土人情等。剪纸题材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蒙山地区独具的实际生活题材。因为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他们的作品题材大部分是取材蒙山地区人民的实际生活,如喂鸡养猪、采桑养蚕、牧羊放牛、走亲串友、看孩子抱娃娃、参加田间劳动等;有的直接表现自己饲养的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牛、马、羊、狗、猫等内容;也有的表现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牡丹、荷花;还有农村常见的各种瓜果,如柿子、核桃、山楂、梨、苹果、桃、杏等,以及蔬菜和小麦、水稻、花生、地瓜、玉米、黄烟等农作物以及土特产金银花、银杏、大蒜等;风光壮丽的蒙山、孟良崮、沂河、沭河及两岸风光,都成为剪纸的题材。正因为绝大多数题材都来自生活,所以蒙山剪纸作品表现的内容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2)吉庆寓意的题材。此类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常用的有谐音法(以音象形),比如花公鸡,就在公鸡身上刻朵花;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刻几朵梅花;刻上莲花和鲤鱼就寓意“连年有余”(以“莲”谐“连”,以“鱼”谐“余”)。谐形法(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表意),如刻上一朵云彩,表示天空;刻上一朵雪花,表示冬天下雪。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鸳鸯象征爱情,松树象征长青不老,牡丹象征富贵,喜鹊登梅象征喜事临门。

(3)近年来,在文化艺术单位出现了从事剪纸创作和民间剪纸研究的美术工作者和民间剪纸艺人的作品,以历史人物、戏曲人物、传说故事和革命斗争故事、先进人物事迹等典型表达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褒扬与崇敬。如“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民间传说是剪纸普遍表现的题材;蒙山地区的曾子、荀况、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等历史人物,流传千古的王祥卧冰求鲤、匡衡凿壁偷光、左宝贵舍生取义感召后人的历史典故;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和蒙山人民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改革开放新时期,九间棚等一批先进典型等题材也成为蒙山地区民间剪纸生动新鲜的创作素材,使蒙山地区民间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蒙山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多样,各自表达的民俗内涵也各不相同。主要有:

(1)窗花。窗花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窗花可分为单色窗花、彩色窗花。窗花的表现题材极其广博,戏剧人物、历史传说、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现实生活及吉祥图案均可成为窗花的表现内容,其中又以寓意吉祥的窗花数量最大。窗花的民俗作用最为集中,不仅美化生活环境,而且寄托着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与渴望,祈祝生活富裕、后代昌盛、人寿年丰及辟邪迎祥等主题是窗花表现最多的主题,体现了窗花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2)装饰剪纸。民间剪纸中的过门笺、顶棚花、炕围花、灶头花,均属装饰剪纸。挂笺是贴在门楣上的剪纸,上沿贴牢,下面大部悬空,可随风飘动,又叫“挂签”“挂千”“过门笺”。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门楣下垂挂着一排五彩缤纷的门笺,除旧迎新的节日氛围格外浓郁。

传统门笺也有带字的,如蒙山的门笺,有的堂子中是个“吉”字,上头横批是“八节平安”,左右花边的部位是一副对联:“寿同山岳永,福共海天长”。带字的新门笺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热爱共产党、社会主义好和改革开放、振兴蒙山等等,字与图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被群众誉为“带花的标语”。

传统门笺曲线和直线结合组成的装饰纹样有十二刀、双全、钱串、三本书、雀檐、水纹等三十余种,构成简练的装饰艺术风格。蒙山地区的门笺一般习惯以五幅为一门,色彩顺序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红、五紫(或蓝)。也有地方以六幅为一门的,即再增加个蓝色。挂门笺为的是图个吉利,挂五幅是“五福临门”,挂六幅是“六六大顺”。

顶棚花是贴在天花板上的剪纸,中央是一张大型的团花剪纸,四角贴上角花。民间新屋落成,新糊顶棚,以及逢年过节、办喜事等都要换贴顶棚花,以图喜庆吉祥。

炕围花是沿炕周围贴在墙上的剪纸。以团花为主的对称布局凸显了室内祥和富足的气氛,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特种剪纸。特种剪纸是在窗花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纯观赏性剪纸。这些作品做工精湛,风格高雅,经过装裱或装框,置于室内以供观赏,起到了很好的提升饮食、服饰、景观文化品位的作用。

特种剪纸的文字造型极有兴味,文字的笔画都经过了处理,用各种花鸟虫鱼等图形充任笔画,匠心独运。彩色脸谱也是在戏剧人物窗花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特种剪纸。脸谱造型极尽精妙,通常选取形式感强、色彩丰富的谱式,用彩色剪纸的方法制成专供观赏的工艺品。

(4)刺绣花样。剪纸绣花样是刺绣的底本,也是刺绣施针的依据。先用无色的薄纸剪刻成各式纹样,贴在待绣的地料上,再依样绣花。根据不同需要,民间艺人创作的绣花样各种各样。用于刺绣服饰的花样有“领口花”“袖口花”“胸花”“花边”“裙花”“裤脚花”;用于鞋袜的有“鞋头花”“鞋垫花”;还有用于刺绣日用纺织品的绣花样,“被面花”“枕头顶花”“帐沿花”“镜帘花”“门帘花”等;刺绣小品如“扇子套”“眼镜盒”“钱包”“香囊”“荷包”等各种配饰,也都可用剪纸绣花样为底本进行刺绣。

创作者在白纸上构思,创作出图案,将白纸贴在蜡光纸背面。衬纸装饰多选择白色衬底装饰,以突出剪纸的线条。创作者要善于抓住物像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同时又要表现画面组合与装饰的自然美。例如,把天上的彩云、飞鸟与地上的人群、房屋组合在一个画面上;把春夏秋冬安排在一起体现;把四季花果组合在一根藤上等等,大胆组合,随意夸张,形成了剪纸“千剪不断,万剪不乱”的独特风格。

朱成勇 司伟

( 编辑: 李济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