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沂水雁高飞 四雁融合共创富丨汤章伟:“薯”光成炬照亮共富路

临报融媒 2024-08-09 阅读次数: 6218

在临沂客户端讯 8月6日,在兰陵县长城镇红圈村的红薯地里,挖薯机来回穿梭,红薯从泥土中翻滚而出,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摆在田间地头堆成座座小山。

“从前年开始,村里和种植领头人签订保底协议,实行订单种植,村民种植的红薯,一亩地能收入4000多块钱。”红圈村党支部书记刘涛说。

刘涛口中的种植领头人是临沂市“归雁”人才、临沂汤福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汤章伟,土生土长的红圈村人。2013年,19岁的汤章伟南下上海打拼,凭着兰陵人吃苦耐劳、重情重义、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他的炒货生意越做越红火。“回乡,和村里人一起致富!”一直是汤章伟念念不忘的想法。2022年,在“四雁工程”感召下,在外打拼十年的汤章伟果断选择返乡创业。

“在上海的时候一直做炒货生意,也积累了一些资源,所以就想着可以生产油炸红薯干之类的炒货。”汤章伟成立了临沂汤福记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油炸红薯片等炒货加工。

随着企业加工规模的扩大,红薯使用量越来越大,一味在外采购经营成本较高,如何破解原材料供应问题?了解到汤章伟的需求后,红圈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适时调整了种植政策,按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规模化种植+企业订单购销”的经营模式,与汤章伟签订了120亩的红薯种植订单,并根据往年市场行情协商兜底,保障红薯收购价,在市场价低的情况下,按照保护价进行收购,若市场价高于保护价,就随行就市,优先保障村民利益。

“这样一来,红薯市场价格好的时候,村民可以多增收,价格不好的时候,也不会减收。”汤章伟告诉记者,红薯种植规模稳步提升,红圈村及周边村的红薯种植规模达到1000余亩,薯片加工厂的发展也步入“快车道”。2023年,加工厂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有3个加工车间、110名员工、年销售量20万箱、交易额1200万元的食品加工企业。

在临沂汤福记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熟练地将红薯洗净、沥干、切片、油炸……空气中弥漫着油炸红薯片的香甜,挑动着味蕾。“这些员工大多数是本村或者附近村庄的村民,以妇女为主。”为了方便员工农忙和接送孩子,汤章伟还设置了弹性工作时间,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和增收。

“现在我们有130多家经销商,辐射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销售体系。”汤章伟告诉记者,他在兰陵农企园投资的第二家加工厂已经正式投产,将进一步推动红薯加工产业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临报融媒记者 汤婷 魏玉娜 通讯员 刘阳

( 编辑: 江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