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报头条丨临沂市罗庄区:“百姓宣讲”助推公益文化蓬勃发展

临报融媒 2024-11-12

在临沂客户端讯 近年来,临沂市罗庄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先行,改进方式方法,坚持“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三原则,逐渐形成了以“润心理堂”百姓宣讲品牌为统领,全域覆盖、百花齐放的宣讲品牌矩阵,以扎实有效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营造了浓郁的爱国、尚德、崇善、向美氛围,有力助推了罗庄公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讲什么?讲群众爱听的“故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罗庄区委宣传部组织百姓宣讲团成员走进册山街道房沙沟村“百姓大舞台”,为村里和周边群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罗庄区聚力解决“讲什么”,将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的宣讲,变为群众爱听的“故事”。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瞄准大众所需所盼,把群众关心的“大事件”融入深入浅出的“小故事”,实现“想讲的”与“想听的”紧密结合。在全区开展老百姓爱听的故事类征集活动,广泛征集改革发展、身边好人等素材。目前,全区建立了50多个案例的百姓宣讲“故事库”,通过“你点单、我宣讲”,把百姓想听的一个个故事送到群众身边。盛庄街道64岁的退休职工陆洪志,担任社区志愿者、家长里短“调解员”,还成立了“老陆工作室”,被大家亲切称为“老陆大叔”。他走进“百姓宣讲”舞台,用鲜活的故事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贡献着力量。

谁来讲?选群众喜欢的“讲师”

“百姓宣讲”直面群众,只会说“套话”不行,既要讲真人真事真话,也要用百姓听得懂甚至有“泥土味”的语言。傅庄街道幸福小镇社区农民出身、只有初中文化的苗成功,说着一口地道的“老土话”。他结合自己收集的老物件和生活经历,把党的惠农政策融入农产、农活、农事,用“百姓话”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传递了党的好声音。慢慢地,老苗变得小有名气,他的直播间日在线人数一度近万人次,单个视频点击量突破30万人次,成为了四邻八乡名副其实的直播“网红”。

讲师要讲好,培养是关键。罗庄区选取有经验、有能力的成熟宣讲员担任“导师”,实行“1+N”宣讲帮带制度。自2021年以来,聚力解决“谁来讲”,以“润心理堂”宣讲品牌为统领,整合体制内外资源,组建了理论宣讲、专家宣讲、群众宣讲、典型宣讲、志愿宣讲5支队伍,800多名基层宣讲生力军。其中,21名“草根”讲师成为“百姓宣讲”的骨干,张广涛、赵娜、郑桂茂、管秀海等一批百姓心目中的宣讲“民星”深受群众喜爱。正是这样一群“草根”讲师活跃乡间,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怎样讲?用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

罗庄区聚力解决“怎样讲”,积极探索“宣讲+理论”“宣讲+体验”“宣讲+文艺”“宣讲+互动”等“宣讲+”方式,精心组织开展特色宣讲活动,实现了宣讲与学习、调研、党课、业务、体验的结合融合,培育了“快乐星期天”“大松树下讲故事”“小院民房听党声”“大碗茶理论课堂”等特色宣讲品牌,百花齐放的宣讲品牌矩阵初具规模。

“今天的宣讲、文艺表演很精彩,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接地气!”在傅庄街道西三重村“百姓大舞台”下,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现场观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坚持寓教于乐,把宣讲故事通过说学逗唱等文艺形式表达出来,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宣讲变得更加生动,老百姓喜欢看,宣讲效果就能实现。

群众在哪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就延伸到哪里。罗庄区把宣讲“课堂”搬到广场、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学校、企业等,打造了“宣讲小院”“林荫百姓大舞台”“快乐集结号”“红石榴剧场”等多元化、互动感、沉浸式的宣讲阵地,推动理论宣讲与群众生产生活统筹兼顾、精准嵌入。

同时,把一些生动的宣讲故事制作成为小视频,通过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实现理论宣讲从“线下一点”向“线上全域”的拓展。近年来,全区已开展线上线下宣讲8000余场次,受众54万余人次。“线下线上结合,受众面更广,效果更好了。”罗庄街道余泉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徐卫东说。

在开展宣讲的同时,罗庄区以讲促行、以行增效,组织宣讲员和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村居社区、工厂车间等,根据群众需求开展政策咨询、义诊义检、理发、助餐等办实事活动,在奉上精神食粮的同时,及时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不单单是宣讲,还有志愿者配套活动,他们和村里老人拉呱,义务理发,帮助收拾屋子、做饭……”黄山镇东蔡村党支部书记林茂杰感慨地说,“确实好!”

临报融媒记者 路波 罗志强 张妍 通讯员 王磊 王庆龙

( 编辑: 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