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光

临报融媒 2023-08-26 阅读次数: 14813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也赋予前行路上无限的勇气和力量。而我生命中的那束光,却源于《临沂日报》。

1991年,我与众多军工小三线的同事一起,由一名军工人“转业”到临沂地区沂蒙医院,从事的工作也由人民教师转变为办公室科员。每天写写公文、新闻稿件乃至讲话稿,成了我工作的基本内容。工作环境的改变,让我忽然惊觉自己曾经有过的文学梦。

于是晨昏之时,夜落星稀之际,我便在方格纸上肆意挥洒着文学的梦想:《有女是福》《家有牛夫》《温柔不易》等一系列充满“小资”情调的小文便在《临沂日报》周末版上频频刊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脑尚不普及,所有的作品都是先起草,然后再一笔一画抄录在方格纸上,称之为“爬格子”。一格一格填满后,再拿起来读一遍,若无错别字,就工整对折,郑重地装进信封。同时装进去的,是一份希望、一份期盼。现在想来,那一张张纵横有致的格子纸,像极了一方方整齐的麦田,落笔处,便有耕种的辛苦,更有收获的喜悦。随着一篇篇“豆腐块”的刊登,一年后,当我拥有了自己厚厚的剪报本时,如同捧着秋天的果实,是一种沉甸甸的喜悦和幸福。每当轻轻翻动,便会有灼灼桃花朴素的香气袭来,便会有深藏在岁月里稻谷的芳香飘来,便会有深翻泥土的芬芳传来,但更多的是有一束束的光自剪报本中溢出,如细碎的金子撒满心头。而这段稚嫩的写作时光,也为我打下了亲情写作的烙印,被社会和读者们认可着、喜爱着。

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对生命更多的思考,个人写作也实现了从“城市写作”“亲情写作”到“乡土写作”“红色写作”的转变。而这样的转变,无不源于《临沂日报》。

2014年后,我创作的部分故乡题材、红色题材作品如《故乡的年》《故乡的旧时光》《在沂蒙,与崮对坐》《走进红嫂故里》等陆续在《临沂日报》刊发。其中,《故乡的村庄》《故乡的明月》等先后收录在《中学语文读写》《今日诵(六年级)》;《走进红嫂故里》《故乡的旧时光》等先后被《散文海外版》转发,并分别荣获第十九届百花奖和第九届冰心散文奖,我也光荣地出席了山东作协第七次、全国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因此,内心里我一直认为,《临沂日报》如同一束光,照亮着我文学成长的道路,也见证着我从“城市写作”向“乡土写作”的转变。正是因为《临沂日报》,使我有机会一次次情不自禁地去回望来路,回望内心栖息之所和生命之根,使我得以实现用文字写下对故乡的缅怀、将乡土大地在纸上重建的梦想,也让我拥有了更广博的内心世界,让我笔下的文字日渐厚重,承担起文学之于人生的一些教益,用微薄的力量改变着自己,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因此,这束光,在照亮我生命星空的同时,也温暖着如我般携文字一同前行的人。

《临沂日报》除了实现根植于我内心的文学之梦外,也使我在经年的锻炼下,成长为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

1998年12月,原单位解体后,我被分配到市中心血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独自负责单位新闻宣传和《临沂献血》四开4版小报、《血站内刊》的稿件采写、照片拍摄、编排校对等工作。

彼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刚刚颁布,我市的无偿献血正由计划献血向街头无偿献血转变,社会对无偿献血知晓度很低。每天早上6:00左右,我便随采血车到县区,寻找献血者典型进行采访,对献血活动进行跟拍,夜晚才回家,然后,连夜撰写出当天的新闻稿,把照片从相机里导出挑选备用。新闻写好、配上照片后,再分别投到《临沂日报》《山东献血报》《山东卫生》等报刊杂志,经常一忙就到了大半夜。每天跑新闻虽然辛苦,但工作量最大、最累人的,当属每月一期《临沂献血》的出版,从采访、写稿、组版、画版、编排、校对到签付印刷全流程,都由一个人承担,实属不易。幸而《临沂献血》是在临沂日报社印刷厂排版印刷,有厂里同志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不计繁琐的相助,每期的小报才得以以较高质量和读者见面。

记得那时临沂日报社印刷厂微机室大约有20多人,每个人的电脑前都堆积了许多需要打印排版的资料。我总是坐在照排人员旁边,看他们十指翻飞快速盲打,似乎有光从手指下溅出,使每一个字都熠熠生辉,生发出无限的美。也是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神奇的五笔输入法,回来后便刻苦练习,直到今天,五笔输入法的快捷仍然让我受益。

前两天,当我带着临沂三区作协主席和部分骨干作家走进位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路22号的临沂日报社印刷厂,看到快捷、高效的流水线作业,在感叹时代变迁和印刷技术进步的同时,再一次想起在临沂日报社印刷厂印刷《临沂献血》的那些岁月和深藏在岁月皱褶里的人或者事。它们如同深藏于心底的岁月之光,让我感受到生命之美、奉献无悔。

除了练就一手排版的过硬本领外,那些年,我也成为全省无偿献血战线最优秀的通讯员之一:1999年4月20日《临沂日报》“社会周刊”二版头条发表了我采写的通讯《寻找生命之源》,那之后,《血,总是热的》《生命因他们而厚重》《爱心永不下岗》……《临沂日报》持着火种,点亮爱与科学的心灯,使无偿献血奉献爱心、传承文明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接受,我市也连续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各项工作都走在全省同行业的前列。我本人也连续10年被山东省献血办公室评为“优秀通讯员”,并连续获得“宣传山东省无偿献血好新闻”优秀奖。2016年,我被调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并负责全市院前急救工作后,又和《临沂日报》合作在健康版块开设了“急救小课堂”专栏。

岁月渐远,日子渐浓。《临沂日报》是存在于我生命中的一束光。在照见这片热土的光束里,城市的路宽了,田间的果香了,沂河的水更清了,沂蒙的天更蓝了。而《临沂日报》业已长成参天大树,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互动的全媒体立体化传播格局,“站稳全省媒体第一方阵、全力打造区域性现代化传媒集团”的奋进目标,同样鼓舞着沂蒙作家们以更嘹亮的声音为这片土地放歌。作为因《临沂日报》而成长起来的作家,除了由衷地骄傲和自豪外,我心里升起的更是一种深长的敬畏和感恩:在厚重的岁月里,藏着阳光下行走着的脚印、长久的梦想,更寄存着岁月、希望和蓬勃的生命力量!

未来可期,七十岁的《临沂日报》,正青春!我知道,积蓄了七十年智慧和力量的《临沂日报》,正悄悄攒着劲,准备着明天为多彩的沂蒙呈现出倾城的阳光!

张岚

(张岚,山东蒙阴县人,临沂市作协主席,临沂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党总支副书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学会会员,山东作协全委会委员,著有多部作品集)

( 编辑: 吕金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