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

沂河·古调丨沂南武学宗师王延登

临报融媒 2024-08-12 阅读次数: 24676

在临沂客户端讯 名震津门的霍元甲练的迷踪拳本叫燕青拳。在沂南,有个和霍元甲同时代的同门拳师,他就是王延登。

王延登家住张庄镇汶河北岸的大岱村。早在汉朝,大儒戴德就曾在此地讲授礼经,按说村名应该叫大戴。清末柳条边开禁,日子过得紧巴的沂蒙人,一窝蜂下了关东闯荡新世界,王延登也是这批淘金者中的一员,他从烟台坐船到了大连,在港口上扛麻袋做苦力。港口上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鱼龙混杂,各有各的势力范围,彼此争斗,弱肉强食,并不是肯出力就有活做、有饭吃的。可怜王延登孤身闯过来,无依无靠,到处受盘剥,有这顿没那顿的。

却说这一天,王延登被一群地痞暴揍一顿后,扔到街口,待其醒来,挣扎着爬到路边一个大宅子门口,只见里面一个白胡子老者在指导徒弟们练拳。王延登正看着,里头有人发现了他,以为他要偷学,呼啦一下都围了过来,把王延登拽到老者面前。老人叫郭金庸,乃是这家“魁德堂”拳馆的师傅,来自武术之乡河北沧州。郭金庸一看王延登虽然骨瘦如柴、破衣烂衫,但眼光纯正、相貌端正,不像是为非作歹之人。问及家乡,王延登说是蒙山沂水人氏。郭金庸走南闯北,知道沂蒙人淳朴厚道,心生几分好感,得知王延登在这儿举目无亲、身无立锥之地,便收留他在拳馆做了勤杂。

这一做就是九年,其间王延登不多言、不多语,手脚却非常勤快,别人练拳,他只是默默旁观。一日,郭金庸把他唤到跟前说:“这几年偷着学了不少吧?想正儿八经地学点不?”王延登慌得一个头磕下去:“实不相瞒,跟着记了点花架子,您要收我为徒,我今后拿您当亲人待。”

就这样,王延登成了郭金庸的关门弟子。别看王延登入门晚,但他刻苦用功,专心打磨筋骨,一辈子未近女色,加上天分极高,武功上却有后来居上之势。

郭金庸教的这门拳术叫燕青拳,说起来可是大有来历。它由岳飞的师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周侗所创,周侗又教了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和行者武松,卢俊义又传给干儿燕青。燕青是冰雪聪明的主,他根据自身禀赋,吸收了梁山上众多好汉的武功特点,融内外家之长,又借鉴了相扑中的某些技艺,创立了这套拳法。在众多技击术中,燕青拳以身法独特、腿功刚劲、灵巧刁钻见长,具有较强的实战性。

收拾完方腊后,燕青悄然归隐了江湖,如苍龙入海,不见踪迹,因此燕青拳又叫迷踪拳,后世习这套武术的都自称迷踪门。

史料中有确切记载的燕青拳大师,是清乾隆朝的“万能手”孙通,如果把孙通算作第一代,王延登已经是第五代传人了。

郭金庸名下有九个弟子,只有王延登始终跟着侍奉。郭金庸上了年纪后,拳馆教授武术的活全指望王延登。再后来,郭金庸患了眼疾,回了沧州老家,王延登接了班,打出了“义源镖局”的旗号,打理着四溜沟、沙子口和甘井子三处武馆。大连码头上,拳馆林立,各门各派互不服气,砸场子、踢馆、踩门户是家常便饭,没有点真功夫是站不住脚的。

话说这一天,沙子口武馆来了个砸场子的,此人一身黑衣、一头长发,是个女流,报上的门号是咏春门袁平。交上手后,王延登暗暗吃惊,袁平打的这路拳和大连码头上其他拳术路子不太一样,动作短小阴柔,却处处击中要害。好在燕青拳防守严密,功架结实,袁平的功力也还不到纯熟的地步,王延登打倒她还是有把握的。和一个女流交手,王延登不愿意下狠手,拳脚点到为止,留了分寸,一个“小鬼推磨”,用了三成功力就把她制服。袁平脸臊得通红,一抱拳:“王师傅,今天算我输了,今后铁定找你,报今日之败!”说完一个箭步蹿出馆外。

日俄战争后,鬼子占了大连,王延登回到关内,在洛阳顺义镖局当了镖师,走河南和北京这趟线。由于王延登武功高强,加之燕青门在冀鲁豫一带同门众多,一报门号,相互照应,名头越做越大。

好时光总是短暂的,押镖干了五六年,土匪四起,再好的拳术在洋枪面前也占不了便宜,生意没法做了,王延登也上了年龄,江湖之心渐收。他收拾行李,回到大岱老家,利用手里的积蓄,置办了几亩田地,过起田舍翁的生活。他天天背着个粪筐,在村子边上拾粪,乐呵呵地和路人打着招呼,很难相信这是一位身怀绝技、叱咤风云的一代宗师。

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位不速之客来了。一天早上,王延登挑上粪筐转悠到村边,却见麦芒上躺着一个人,把他吓得一激灵,心想:“我的天,一个大活人在麦芒上能躺住,这轻功得到什么火候!”那人看他走近,弹起身形,落到他跟前。这是个中年女人,全身收拾得干净利落,一副练家子的打扮,正是当年在大连踢沙子口拳馆的袁平。她怎么找到这里来了?王延登头上扣着个席尖托子,捂着半边脸,又是庄户人打扮,袁平一时倒没认出他来。只听袁平问:“有年纪的,恁村里可有个会拳的,叫王延登的人?”“有是有,死了好几年了。”“死了?便宜他了!唉!”袁平一脸懊恼,顺手把身边的一块青石拍得粉碎。

王延登心里一紧,心想这女人多年不见,轻功、硬功怎么到了这把火候,自己年龄大了,不想再逞当年之勇,能忍就忍了吧!

不料袁平并不罢休,说死了也要到王延登坟上看看,让他带她去。王延登心想这不坏事了嘛,只得答应着,领着她朝前走。

他在前面走,袁平在后面越瞅越不对劲,这身形步法绝对是个练家子!便猛地从后面出掌,想试探试探王延登。王延登这一惊可了不得,以为她认出了自己,只见他一个鹞子翻身,挣开袁平,一跺脚,双臂张开,飘了起来,后背紧紧地贴在屋山墙上。这一招“仙人挂画”,是燕青拳的独门绝技,那比在麦芒上躺着还让人惊奇。

袁平惊呆了,心想:“我的天,这老头的功夫我是比不了,还是全身而退吧!”撤身一溜烟不见了踪影,打那以后彻底死了挑战燕青门的心,再也没来闹事。

见袁平走了,王延登落下来,他也是悬着心,因为以自己的修为,在麦芒上也躺不住。他连忙跑回袁平躺着的麦地里查看,看完不由得仰天大笑,只见袁平躺着的地方,支着一个木头橛子,她靠着橛子的支撑,才在麦芒上停住身的,怪不得刚才她见王延登亮出绝技就吓跑了。

王延登一生走南闯北,心思全在拳脚上,一辈子对女色不感兴趣。到老了,过继了本家侄子王世桐给自己养老送终。王延登把平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王世桐。又收了亲戚家的孩子张文友给王世桐做学伴,燕青拳在阳都大地算是有了传承。

学到燕青拳真谛的王世桐、张文友,名震沂蒙,跟随他们习武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岱村成了和陈家沟一样的存在,说这村的狗都会拉三步架。赶集上店,只要一报是大岱村的,没人敢招惹。这可馋坏了外村的人,王世桐和张文友成了香馍馍,各村纷纷请他们去当老师,界湖的圣良庄、布稻囤,依汶的栗沟、葛庄,青驼街四个村,加上斗沟、胡家庄子、闫庄子、大官庄、西冶、高里、王家庄子,再往南到大店、李官,往北到蒙阴、沂水,沂汶蒙三河流域的年轻后生,都打起燕青拳。这个风尚,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连笔者在上初中时,也跟着蹲了很久的马步,是不是也算燕青拳门徒呢?

卢蒙

( 编辑: 江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