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

沂河·古调丨柴崮·山东都城隍的传说

临沂日报 2025-06-12 阅读次数: 10541

柴崮西南山脚,过去有座大庙宇,叫山东都城隍庙。庙里供奉的神仙,叫山东都城隍。庙的东南方向,并列三座山头,像三面旗帜,据说是城隍老爷的三面战旗,叫战旗山;庙的西南方向,有座平顶崮,像一面圆圆的大鼓,据说是城隍老爷的战鼓,叫战鼓山;庙的正南方向是卧龙崮,崮上有个雄伟的大石人,据说是城隍老爷的镇殿大将军,叫将军石;庙的西面有处大山洼,叫大家洼,传说夜间常传出哭声,从来没有人敢在洼里居住,据说这就是城隍老爷的监狱。

这位山东都城隍,相传是汉光武帝刘秀亲自封的。

东指村的来历

山东都城隍庙东首,相邻一个小村庄,这就是东指村。东指村原名叫顶子前,后来为什么又叫了东指呢?

事情要追溯到西汉末年。当时,王莽篡汉,引起民意不满和社会动乱。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刘秀兴复汉室,举兵讨莽,结果吃了败仗,只好到南阳去借兵。刘秀晓行夜宿,慌不择路,急急奔南阳而去。王莽听说后,就派大军在后面紧紧追赶。

这天,刘秀来到顶子前,见一条大路向南,一条大路向东,不知该走哪条路,正犹豫间,见路边有位村妇坐在那儿休息,就慌忙施礼道:“大嫂,我乃汉王刘邦后代,特下南阳借兵伐莽,不料被王莽的兵马追上了,不知该往哪里走,请您指教!”可这位村妇是哑巴,听得见,却说不出来,咿咿呀呀了半天,刘秀也没听明白。村妇一急,忽地站起来,伸手向东边一指,意思是向东走安全。刘秀会意,鞠躬答谢,朝东急奔而去。

东指村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犁掩沟村的来历

柴崮正前侧山脚,有个叫犁掩沟的村庄。这村名是咋来的呢?

且说刘秀离开顶子前,一路向东而来。可王莽的大兵紧随其后,穷追不舍。刘秀着慌,心想,若照此下去,非落入王莽的魔掌不可。正着急间,路边有一姓张的农夫,正在扶犁耕地,刘秀便抱拳施礼道:“我乃汉王后代刘秀,为下南阳搬兵讨莽,被追杀至此,望好汉救我一命,日后定当重谢!”农夫叫张道善,他仔细看了一眼刘秀,见其仪表堂堂,相貌不凡,谅是个好汉,有心想救他,可这儿一片平川,上哪儿藏?心里一急,便急出个点子来,就说:“这里没地方藏身,干脆我深深地耕一犁,你趴在犁沟里;我再耕一犁,把你掩在里面,或许能救你!”刘秀说:“好,好!就照你说的办!”张道善就狠狠地往牛身上抽了一鞭子,把犁使劲往下按,犁出了道深深的沟,让刘秀躺了进去,又回身耕了一犁,把刘秀掩了进去。这时,王莽追兵的猎犬先窜了过来,在掩埋刘秀的地方闻了几闻,便汪汪直叫。张道善急了,怕这狗把刘秀扒出来,就甩开牛鞭,照准猎犬狠命抽下去,一鞭子把猎犬抽死了;回头一想,打死追兵的猎犬,这罪过可就大了,就急得直抓脑袋。突然间,张道善瞥见自己的糊涂罐子,就急中生智把罐子踢翻,让糊涂淌了一地。随即,追兵到了,见猎犬死了,就要拿农夫是问。农夫装起了哑巴,嘴里哇啦着,伸手指了指糊涂罐子,又指了指猎犬。追兵明白过来,想是猎犬饿了,去喝糊涂,被农夫打死了,可这农夫是哑巴,咋治他的罪?还是追赶刘秀要紧,便瞪了农夫一眼,一起打马向南沿大路追赶而去。追兵走后,张道善才把刘秀从犁沟中扒拉出来。这地方,就得名犁掩沟,后来建了村,就叫犁掩沟村,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且说那刘秀爬出犁沟,回身又在犁沟里扒拉来,扒拉去,扒拉出来一只蝼蛄,将其一撕两半,愤愤地说:“你这小东西还会落井下石呢,我在犁沟里正憋得难受,你却来抓挠我的鼻孔!该死!”张道善急忙说:“你错怪它啦,它是救你的呀!你在犁沟里喘不动气,是它打孔为你通气呀!你咋恩将仇报呢?”“啊,是这样啊!”刘秀很后悔,忙掐了一截黄草棒,将蝼蛄头尾穿起来,说:“哎,你是我的恩人呀,你不该死呀,快活过来吧!”这句话刚说完,那蝼蛄又神奇地活了。直到今天,那蝼蛄的身子中间,仍有一截棒前后连着。

王莽的追兵已经走远。刘秀鞠躬向张道善说道:“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日后刘某大事若成,定当厚报!”说罢,便辞别张道善,继续东行。

扳倒井·桑树峪的传说

从犁掩沟往东二里许,有个村,叫杨家峪。在杨家峪村口,有一眼井,从底到上向北倾斜,水从井沿上向外哗哗流淌。这眼井,就叫扳倒井。

传说当年刘秀离开犁掩沟,向东走到这杨家峪村口的时候,已经是嗓子冒烟,口渴难耐,嘴唇都干得起了皮。又走了几步,他发现路边有眼古井,顿时来了精神。可走到井边一看,这井太深啦,根本就够不着喝。刘秀急得围着井沿转,嘴里念叨:“哎,你这眼井呀,要是能歪歪,让我喝一顿,那该多好呀!”话音刚落,这古井竟神奇地向北倾斜了,水从井沿哗哗淌了出来。刘秀大喜,连忙趴下,咕咚咕咚喝了起来。这水呀又清凉,又甘甜,喝到肚子里,浑身清爽。刘秀喝了个够,这才爬起来,擦着嘴巴叹道:“这老天,还真待我不薄呀!想喝水,这井就歪了,井水就淌出来让我喝,日后要是登了基,得好好治理天下呀!”从此,这眼井呀,就再也没直起来,扳倒井由此得名。今天,扳倒井被淹到了水库下,只有到枯水季节,水库里的水消了,才露出扳倒井的井台。

从扳倒井再往东走四里许,是一条大山峪。这条峪里的路边、梯田边,都长满了桑树,就叫桑树峪。这名字的来历,也与刘秀有关。

传说当年刘秀离开扳倒井,走到这里时,已是饥肠辘辘,头晕眼花,便想找户人家讨点饭吃。可他往四周看了看,到处都是桑树行子,没有一户住家,心里很是失望。刘秀又一瞧,发现桑树上长着一串串葡萄大的果实,有的发青,有的发红,更多的发紫。他想,这果实要是能吃该有多好呀!正寻思间,有只喜鹊飞来落在桑树上,专拣那紫的果实啄,一口一个,吃得那样专注。刘秀想,既然喜鹊能吃,人肯定也能吃,就摘下几个紫的果实,扔到嘴里尝了尝,结果是酸中带甜,甜中带香,好吃极了。刘秀心下欢喜,就拽过桑枝子,一边撸,一边吃,吃完了这枝吃那枝,直到吃得打饱嗝。刘秀撸得双手发紫,吃得满嘴发紫,可眼下最要紧的是填饱肚子,他哪顾得上这些。

美餐了一顿后,刘秀抱拳对桑树作揖说:“桑树你救了我的命,得了天下后,我一定回来报答你的!”从此,这条峪就得名桑树峪。

枫树鞍的传说

从桑树峪再向南走三里许,就是毛子峪村。村西有个大山鞍,因山鞍上有一棵古老的枫树,就叫枫树鞍。

传说刘秀离开桑树峪,过了毛子峪,就直奔了枫树鞍。山鞍下是一片陡坡,到处是石头,石头缝里长满了葛针。这里的葛针长满了倒钩,锋利无比,扎到人身上,是又疼又麻。刘秀走到这里,袍子被葛针划得嗤啦响,到后来被葛针扯住,走不动了。刘秀没办法,只好将袍子掖到腰里,但刚走了两步,腿又被葛针扯住了,这回葛针直接扎进肉里,疼得他直哎哟。刘秀说了急话:“哎,你们这些葛针哟,咋就偏偏跟我过不去呢?别长那些倒钩该多好呀!”这话刚说完,所有葛针上的倒钩都不见了。刘秀大喜,撒开步子,一鼓作气,爬上了枫树鞍。从那以后,这面山坡上的葛针就再也不生倒钩,不信,你就去看看。

枫树鞍这棵大枫树,很古老,很茂盛,树荫足足遮了二亩地。来到枫树下,刘秀已累得浑身大汗,便把袍子脱下来,顺手搭在了一根枫树枝上,往树荫下一躺,想好好迷糊一会儿;可刚睡着,就觉着脸上、脖子里到处疼痒。刘秀忽地坐起来一看,原来自己的脸上、脖子上、身上到处都爬满了蚂蚁。这些蚂蚁颜色黑,个头大,专爱吸人的汗渍。刘秀怒道:“你们这些可恶的蚂蚁,快离我远一点,让我好好睡一觉!”刚说完,这些蚂蚁就一只也不见了。刘秀重又躺下,在枫树的阴凉里,美美睡了一大觉。从此,这枫树下再也没有蚂蚁,直到今天。

睡足了觉,刘秀爬起来,打了个舒身,顿觉神清气爽,就把袍子拽下来,匆匆向南奔去。再说那枫树股子,因为搭过刘秀的袍子,就再也不往上长了。其他树股都斜着往上长,可搭过袍子的树股,只横着向外长,直长得树叶子扫着地。孩子们都爱扳住树股打秋千。这枫树下,至今还立着一块古碑,记载着刘秀下南阳的事。

张淏然

( 编辑: 李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