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新沂蒙丨金雀山路沂河大桥:金雀“蝶变”愈芬芳

临报融媒 2024-09-29 阅读次数: 6321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间,沂蒙大地旧貌换新颜。“桥”,作为这座江北水城一道独特的风景,是临沂沧桑巨变的缩影。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仅有沂河上一座漫水桥供城区居民通行,到今天近20座大型桥梁飞架沂河、祊河等大河两岸。亚洲第一座大跨度异形拱连续梁桥,山东省第一座、中国第三座梭形独塔斜拉桥,创吉尼斯世界纪录“顶升长度最长的桥梁”……不断刷新着临沂智慧、临沂技术、临沂颜值。桥上车流滚滚,河面快艇穿梭,岸线人水和谐,成为亮丽风景线、绝佳观景台、惠民大通道、经济快速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生动展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临报全媒体平台即日起推出“‘桥’见新沂蒙”系列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桥”见沂蒙老区“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铿锵步伐,“桥”见沂蒙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临沂客户端讯 在临沂,如果说哪座桥梁能穿越时空,见证城市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历程,那非金雀山路沂河大桥莫属。

金雀山路因穿过金雀山而得名,山上曾遍布灵动绚丽的金雀花。上世纪60年代,和金雀山路同时期建成的还有金雀山路沂河桥,也就是后来俗称的“低桥”。近20年间,这座仅4米高、朴素乃至有些简陋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桥,默默承担着沟通沂河两岸的重任。

金雀山路沂河大桥(“高低桥”老照片) 摄影 刘笃龙

随着城市发展,上世纪80年代,在“低桥”下游15米处,一座“高桥”应需而起,于1983年底投入使用。“我老家是莒南,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有一段时间,到临沂都是走‘低桥’进城,走‘高桥’出城。”这是“高低桥”留在临沂摄影师刘笃龙心底的印记。《中共临沂历史大事记》中这样评价:“沂河大桥的建设对于支援国家重点项目兖石铁路和石臼港建设,发展临沂地区经济以及加强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时光一晃,又是20年,“高低桥”就像一对亲密的兄弟,携手并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交通纽带作用。进入21世纪,我市明确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宏伟蓝图,激发了城市向新的无限潜力。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金雀山路沂河大桥改扩建提上日程。

金雀山路沂河大桥  摄影 刘笃龙

2004年初,金雀山路沂河大桥迎来了自身历史上又一个重要节点:市政府决定实施桥梁加固改建工程,拆除低桥,将高桥部分加宽。工程于2005年7月竣工,改建后的大桥,桥面更加宽阔、桥身更加坚固、灯光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成为沂河上一道美丽的“长虹”。

金雀山路沂河大桥的这次“蝶变”,深深印在市公交集团退休职工夏自栋的记忆中。当年驾驶公交车往返于河东区和兰山区,金雀山路沂河大桥是必经之路。“改建之前,桥面很窄,桥身也有很多破损,公交车会车时得小心翼翼的。扩建后的桥面宽敞又气派,通车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坏了。”夏自栋言谈间往事如昨,历历在目。

金雀山路沂河大桥  摄影 刘笃龙

此后的十多年间,金雀山路沂河大桥又数次“重装”:2014年,大桥西段改造为苜蓿叶型全互通式立交桥,大大缓解了高峰时期桥面的交通拥堵;2020年,大桥东立交苜蓿叶型全互通式立交改造完成……

如今,金雀山已掩隐于城市生长的洪流中,“低桥”也成为连通沂蒙湖湖心岛的通道,金雀山路沂河大桥却几经修建而愈发风姿卓越。“沂河桥、湖心岛、两岸拔节生长的高楼,一直是临沂城标志性的画面之一。”刘笃龙感慨,现在桥头上的立交造型越来越漂亮、楼越来越多,相机镜头都揽不过来了。

桥梁小档案:

金雀山路“低桥”于1964年8月建成,长1400余米,高4米,宽8.5米;“高桥”于1983年10月31日建成,12月11日交付使用,高8米,宽11.5米。高、低两桥统称“沂河大桥”。2004年3月6日,金雀山路沂河大桥加固改建工程开工,拆除低桥,将高桥加宽至23米,双向4车道,工程于2005年7月2日竣工。

临报融媒记者 李冰清 邵琳

( 编辑: 吕金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