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丨我曾有个小院

临报融媒 2023-05-26 阅读次数: 8713

二十年前,我曾拥有一处平房住宅,是棉纺厂的职工住宅,一排一排的红瓦房,隔成一个一个的小院,每一户只有一间半房子,算平方的话也就二十多吧。小院内有个自来水管,还有一小间低矮的南屋。棉纺厂职工住宅区共有五处,我的小屋在第三处,称为三区。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也住上大面积的楼房了,但是住在平房的那些日子还是心心念念地想着。

我在那半间屋子里,安放了一张床、一组衣橱,就没有空间了;在那一整间屋子里,我在东北面墙角放了一套小组合柜,西面放一组沙发,靠门口处安了一个烧炭的炉子、一个小菜橱,就不能再放其他东西了。空间是小了些,但是在那时,能有这么一套住房就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

由于居住面积小,院墙也矮,邻居家吵架声、做饭时油锅的滋滋声、妈妈喊孩子回家吃饭声都听得很清楚,谁家要是炒了咸鱼,那整个小区都能闻到鱼香味。

小区中间一条主路,每天都有小商小贩来卖东西。最早的是卖油条的,早晨还在赖床呢,就听到大街上喊了:“卖油条喽……卖油条喽……”卖油条的骑着自行车,驮着一箩筐油条,带着杆秤,在小区内不断转悠。紧接着就是来卖豆腐的,这卖豆腐的吆喝声跟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喊:“豆腐嗷……”他喊:“都富嗷……”因此大家都很喜欢,一个个都去他这儿买。最有意思的是卖猪肉的,这个卖猪肉的是个又黑又胖的小伙子,骑着一辆摩托车,后座上横着一块木板,上面搭着一扇猪肉。这小伙子足有二百斤,再加上一扇猪肉,压得摩托车一忽闪一忽闪的,他从进小区大门口就喊上了:“嘎(割)……猪又(肉)”,这里的土话,把“割猪肉”说成“嘎猪又”,这小伙子在喊“嘎”后拖得声音很长,直到摩托车骑到大街尽头,才吐出“猪又”俩字,而且声音洪亮,满小区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在家的小媳妇们都抱着孩子来买猪肉了,小伙子把刀子在磨刀棒上蹭来蹭去,突然拿刀在小媳妇脸前一晃,大喝一声:“嘎猪又!”吓得小媳妇怀中的孩子大哭,小媳妇嗔怪起来:“死胖子,你想吓死人啊!”小伙子憨憨地笑了。

上午卖饭卖菜的多,下午吆喝声就杂了,有修雨伞的、有卖糖葫芦的、有卖烤地瓜的,还有磨剪子戗菜刀的,一个精瘦老头,扛着一个条凳,带着磨石,进小区就喊起来:“磨剪子来……戗菜刀……”虽然老人年龄大,但是底气足,声音穿透力强,要是在你身边突然喊起来,你会吓一跳。

小区里也有来收头发的,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中年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边走边吆喝:“收头发……收头发辫子……”

这是二十年前的小区内的热闹景象,现在大街上听不到这样的吆喝声了,都是用一个喇叭一遍一遍地播放已经录制好的吆喝声,总觉得不如原先本人的吆喝声来得亲切。

虽然住宅面积小,可还有一个小院,小院内种上点东西也是春光无限。我在南墙外种了几棵南瓜,南瓜顺着墙爬到小南屋屋面上,叶子宽大、油亮油亮的,那一年结了七八个大南瓜呢。在西墙边,我种了两棵柴芸豆,豆荚扁扁的那种,在水池旁,没想到疯长起来,竟遮住了大半个院子。院子里还有一棵葡萄树,很粗了,搭了一个架子,到了收获的时候,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看着就喜人。在窗户下,我还种了两棵丝瓜,丝瓜顺着窗户往上爬,爬到屋檐上,又倒垂下来,开着黄色的花,引得蜜蜂嗡嗡地转来转去。丝瓜一天天长起来,长长的、直直的、绿绿的,搭在窗外,配着黄花,从屋内望去,特别漂亮。丝瓜很能结,自己根本吃不完,送给别人很多。

儿子在这个小院里出生,两岁时,儿子就能自己去屋头上那个铁皮屋子的小卖部里买东西了,儿子举着一元钱,仰着头,冲小卖部的阿姨喊着“买买,买买”,小卖部的阿姨亲切地和他交流着,他妈妈就在远处看着笑着。院子里放了一堆沙子,儿子总是喜欢在沙子上挖来挖去,还用小石头摆出一个一个造型,一玩大半天,也不知道摆的啥。小区内和儿子同龄的孩子有好几个,吃完饭,他们的妈妈就抱着孩子出门,凑在一起拉呱,孩子们也在一起玩着,有时候也因为一个玩具争起来,闹得这个哭那个喊,妈妈们都是一把拉过自己的孩子教训着,一会孩子们又在一起高兴地玩起来了。

三区面积不大,住了大约百十户人家,每家都是一间半房子,走在大街上,相互都认识,一见面拉半天呱。谁家有急事了,就把孩子放到邻居家看着,放心走,孩子保证能看好。谁家有好吃的,也想着邻居家孩子,拿过去,说是给孩子尝尝。那时候,觉得邻里之间关系特好。现在,虽然住上了大平方的楼房,可是邻里之间往来却少了很多,甚至有的住对门都还不认识,缺少了可贵的人情味,还是原先的“大杂院”让人怀念啊。

可惜,三区的那所住宅早在二十年前就卖了。这些年来忙碌奔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不知道路边的花是什么时候开的,也不知道星星月亮已变成什么模样。现在住的楼房干净漂亮宽敞,心里头却还是很想拥有一个小院。有一个小院,种些花草,让心静下来,每天在清脆的鸟叫声中苏醒,然后赏花、喝茶、读书、会友、享受阳光,晚上再枕着花香虫鸣入眠,多好。《诗经》上说“缗蛮黄鸟,止于丘隅”,我想那黄鸟一定是自在快乐的。

冯启明

( 编辑: 李济华)
相关新闻